分享

原创2016:清明“代客扫墓”之我见

 剑行天下yj7nug 2020-08-26

原创2016:清明“代客扫墓”之我见

   春天来了,二月的阳光带来了春意,三月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树木,四月风和日丽召唤着缤纷花开,争芳夺艳之时。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也在春风中走来。清明节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在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所谓的一些传统都一一被社会的发展所打破或者升级。我们中国人是很传统的国家,同时有着我们神圣而独有的民族节日和传统,面对每个节日的到来,在传统的基础上社会中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针对节日的一些变化而进行一些争论。这可能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决定的:比如:春节的时候城市禁止燃烧爆竹,这是传统,但是省会城市已经几乎完全禁止。古人云:死者入土为安。并没有说:死者入火为安。但是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提倡火葬,这也是传统。当然,我们传统思想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如今我们都在过着这样的节日,那样的节日,有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后来的西方节日,我请问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呢!都是盲目的顺大流而已。今天我就想说说清明节代扫墓这件事情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或许是因为清明节的到来的原因,一些媒体和社会对这个节日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进行批判。批判的声音一致保持的观点就是:“代扫墓太商业化。”
   如今,我们生活的不就是物流横欲的时代吗?我们必须接受的是一种现实,为了扫墓,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找人代扫墓,不至于自家的祖先坟上那样的孤单。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因此,没有经济实力或者因为假期太短无法回家的人提供这样的服务,也让远在他乡的亲人寄托了一份自己的思念,又可以为提供服务的人得到应有的报酬,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假设,没有代扫墓者,而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够回家的人,会出现多少坟前无垫土,待有时间回家时,一定会被周围的人戳脊梁骨。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有着那些潜在的规则。就比如:自古以来笑贫不笑娼是一个道理。
  我们中国人传统是要面子,怕让人笑话,总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记得我在广东出差的时候,每年到了清明节,尤其是潮汕人都会回乡祭祖,而且清明节过的往往比春节还要隆重。有钱人家会拉一车的鞭炮在祖坟前燃放。据说:这样会对后人带来好运。这个好运是什么呢!赤裸若的讲就是发财、挣更多的钱。难道这就是有孝心的表现吗?

   我个人还认为:所谓的孝心就是老人在世的时候好好的孝敬老人,不要等老人去世了,我们才去祭奠,甚至烧掉100万现金,也无法改变你的孝心。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尽孝,去世了之后假惺惺,自欺欺人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多么的孝顺有用吗?

我国还有一句古话叫:‘人在做天在看”。人活着的时候是实实在在的。人去世之后只是一种思念和寄托。是对已故人的精神眷恋,实质性的你烧什么东西,都是一种自卑,烧汽车,是因为我们在老人有生之年没有给予他汽车,因此遍拿纸糊一辆汽车烧掉,心理安慰自己说,在另一个世界他会收到这辆汽车。老人生前缺钱,你遍将人民币上多打几个零烧掉,祖辈在另一个世界就是有钱人了吗?还有每年祭奠老人的物品中缺少不了现代化的手机,而且人间用什么手机,就烧什么样的手机,今年应该流行苹果6S了,我想请问烧苹果6S的时候,你装的是不是中国移动的电话卡呀!如果真有一天你烧的手机号码真的给你打来了电话,你敢接吗?这才是实数骗鬼呢!

至于谁去扫墓这个我认为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个人心中是否还祭奠着我们的祖辈,有些事情能够简化的我们非要复杂话,有些必须复杂的程序,我们确总是简单化处理。古人想念家乡的时候,都会举头邀明月,低头思故乡。希望通过月亮带去自己的思念。更何况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对于有钱人来讲: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没有钱的人来讲,“钱就是万能的”。没有行吗?所以能够有代扫墓的出现,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成本,而且不会让祖辈的坟前无鲜花。

 当然还有人说:一个陌生人去扫墓,面对着一个不认识人的坟墓哭啼,有些虚伪。这点并不重要吧!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死者为大。不论是谁,去世了我们没有理由说因为不是你的亲人,你就应该在别人哭的时候,你去笑吧!北京的十三陵发布公告说:“在清明节的时候,所有姓朱的人,凭借身份证就可以免168元的门票进入十三陵。”殊不知这些姓朱的认识十三陵里面的主人吗?难道他们真的有血脉关系吗?我想说:还真的不如代扫墓的人呢!毕竟双方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为谁扫墓。

还有大批大批的学生在清明节的时候去烈士陵园扫墓,他们认识那些烈士吗?洪洞大槐树每年有上万人前来祭祖,切问,这些人他们都认识吗?因此不要说陌生人扫墓当做一种借口。

代扫墓以及网络祭祀、甚至在他乡朝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烧一张纸,念叨念叨祖辈们,寄托一种对已故人的思念,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这完全就是一种取决于思想的一种无形的东西,只是他形成了一个节日,是一种信仰,另一层意思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不要忘记祖辈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要在清明节的时候想一想祖辈们真正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做到了吗?

还有某家媒体评论说:“对商家来说,由于有利可图,“代客扫墓”不足为奇。但如果真有人出钱购买这种服务,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尽管我国古代也有“代扫墓”现象存在,但其范围基本限于亲朋好友之间,而且完全是出于情义而绝非商业交易。”其实我想说一切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所衍生的新鲜事物,我记得在前些年淘宝就曾经有商家推出“出租女友”的交易,关键是看我花的钱是为什么?如果是怕老人操心自己找不到对象而发愁,租个女友回去善意的欺骗一下父母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是“善”为本。同样,找代扫墓者也如此,因为面对无形的思想,摸不见的虚拟世界,只要你的出发点没有错,对别人没有带来伤害,我想这个没有错误呀!更何况你还能够想到有代扫墓者,有的人干脆想也不想。自己也不去扫墓,从精神层面上已经丧失了传统观念。

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存在的就有它的合理性”。我们不要总是对新的事物进行一些排斥的心理:记得交通法在2014年实行改革之后,社会一片哗然,媒体、社会一致针对闯红灯的处罚过于严厉,不严谨,等提出质疑。结果怎么样呢!大家不是现在都已经接受和适应并且墨守成规了吗?请不要总是纠结于一些传统观念和思想之上,一切事物源于心,思想是没有边界的,找代扫墓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孝心,但是自己去扫墓不一定就有那份心。

                               【2016年4月1日愚人节草于太原小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