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都推出了自己主打的悬疑网剧。对喜欢悬疑的观众朋友们来说,最近可以好好过一把瘾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部出自爱奇艺“迷雾剧场”的《非常目击》。  和同档期的两部作品相比,这部《非常目击》显然低调不少。对于那些对“迷雾剧场”有很大期待的观众来说,这部作品似乎还“不够劲儿”,该剧在豆瓣开分后经过起伏,目前稳定在6.4分。甚至在部分观众看来,和“迷雾剧场”已播出的作品相比,《非常目击》的表现是有些许“拖后腿”的。 《非常目击》讲述了一桩跨越20年未破的少女谋杀案,警察步步追凶,所有牵涉其中的人都背负沉重的枷锁,雾气弥漫的追凶路上,充满想象不到的危机与答案。仔细看过六集后,其实能感受到主创对这部作品投入的心血。首先,这部剧的演员阵容是吸引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来看的原因之一。宋洋、袁文康,两人曾在《暴裂无声》中有过精彩的交锋。这一次,两人都出演警察,却是互补的性格。 宋洋饰演的山峰,看起来冷漠严格、公事公办,不太世故更不圆滑,是个只为追逐真相的固执警察,但他因为童年受到的伤害,反而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对于同样罹患抑郁症的秦菲,他能清楚感知到对方的痛苦、煎熬。作为抑郁症患者“主动自杀不是主动被杀”这样的差别,即便是照顾抑郁症患者十年的李锐都无法敏锐觉察到,而他却可以感同身受。这样的共情最终让李锐心理防线崩溃。  在探查周宇过往时,面对周宇班主任高高在上的“自甘堕落”这样的评价,山峰同样予以反击。他不是与罪犯共情,他只是从同为案件亲历者的身份去向其他人展示伤口有多深。袁文康饰演的江流,相比山峰更懂人情世故,与各方人士不逾矩的交往,有人脉也有更强的交际能力,可他并非一个油腻圆滑的角色。他的确想给家人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为了这个就妥协、放弃刑警的职责,他做不到。
 山峰和江流,共同构成了巫江这座小城;而以此为名的两个警察,搭档追凶,相互调剂,才不会让人觉得冷冰冰。除了这两位,焦刚也是主角之一。目前,他的身份只是一个面馆老板,但他店里摆着的却是《国富论》之类的书籍,他读的也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虽然目前戏份不多,但是能感受到他渴望做一个好父亲,而他的女儿却好像失踪了。为了女儿,他愿意付出一切。宋宁峰饰演的李锐,初看似乎是个冷漠的,但其实他对妻子秦菲的情感是复杂的,有爱有恨。 一方面,他冷漠地对待患有抑郁症的妻子;另一面,他又奢望两人可以忘记过去,在下一个十年好好过日子。在和警察对峙的时候,他没有恐惧,反而从无解到释然。 李九霄饰演的周宇,则是一个无法放过自我,在堕落中挣扎,试图寻求出口却无法获得救赎的角色。 一方面,他痛恨当年懦弱的自己,所以通过飙车等寻求刺激麻醉自己;一方面,他又在遇到小禾之后期望得到救赎再过好每一个明天。
 这个角色人狠话不多,办事利落,从他不断找寻“张汉东”来看他应当同样带着伤痛的回忆。这部剧的女性角色不多,分别是尤靖茹饰演的叶小禾和秦语饰演的刘悦。 在没有遇到周宇前,叶小禾是漂泊的、破碎的,她不在乎世人眼光,却只觉得自己孤独。在遇到为她挺身而出的周宇后,终于找到能听懂自己频率的人。 两人之间用手语互诉心迹,在了解周宇和小白鸽的秘密相关后,她选择和周宇一起勇敢下去。因为那份勇敢热烈的爱,她可以无条件相信周宇,甚至愿意为他放弃生命。
 她不盲目站队,在接触山队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这个人,更相信证据、相信理性。在几乎人人都有情绪病的剧中,刘悦这个角色,人如其名,戏份不多但出场就感觉带着一丝光亮,给观众带来缓冲、慰藉,带来些许透气的空间。山峰亲历过“小白鸽案”,如今作为警察回来追查,他从来不敢忘记当年的案件。 李锐和秦菲,是小白鸽当年的好友,他们不能忘记小白鸽,不能放过彼此。 周宇作为案件当事人,从当年的好学生“自甘堕落”,无法忘记曾经的罪恶。 还有当年主办“小白鸽案”的警察叶永年、小白鸽的生父老白,他们更是无法放弃追凶、好好生活。即便是叶永年的女儿叶小禾,也受父亲影响而无法自在、阳光地生活。 好像他们活得越不自在、越“拧巴”,就能些许减轻内心的愧疚感,这种自我折磨、相互折磨,似乎成为某种摆不上台面的自我救赎方式。虽然剧中恐怖的镜头并不多,但人物身上的“拧巴”同样能让观众产生一种窒息感,随着剧情推进加镜头语言的助力,“压抑”的评论也越来越多,实际上我觉得这也是导演想让观众真正体会到的情绪。 对于经历过“小白鸽案”的每个人来说,都不应该是轻松的。他们背负着道德的束缚、良心的枷锁,不可以忘记,也没法迈过那个坎儿。观众越接近二十年前的案件现场,就越能感受到目击者的震惊、痛苦、愧疚、悔恨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无法走出过往,不能放过自己,这是尚存善念的目击者的煎熬。这些拧巴的人身上,透出人性的多变、复杂。在同样一件事情面前,人类可以做出很多种选择。有人作恶,有人逃避,有人试图赎罪,有人直面恐惧、击破黑暗。 导演在人物塑造上的良苦用心,几经咂摸,也让人回味良多。而另一方面,剧中关于人生、社会的思考,同样能看到这部剧的价值观。有些悬疑剧,是通过刺激的画面或者曲折的情节来吸引观众的;而有些则更强调故事中的人,以他们的视角来揭开社会对恶性案件的反应机制。 主角之外,导演的镜头还带到了一个群体——案件的旁观者。他们是案件外的第N只眼,在案件初期好像起到监督的作用,可淡忘起来也比受害人家属快得多。甚至有时候,他们带来的伤害还不只是遗忘那么简单。 “小白鸽案”中的受害者白歌,在与她相熟的亲人、朋友眼中,她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女孩,也是不少人朦胧的初恋。在新闻报道中,她也是一个善良正直、受人欢迎的姑娘。可是父亲白卫军的几句话,却让观众读出弦外之音——在小城的人看来,白歌不是所谓的“完美受害者”,那么她的被害就是“有理由的”,在被害后就得经受种种无理的猜测甚至抹黑。女儿被害,父亲已经身心俱疲,可不知真相的外人还要用没来由的猜测污蔑他的女儿,在受害者家属的伤口上反复踩踏,简直是二次、多次伤害。还有同样在“小白鸽案”中受到伤害的少年山峰。他虽然目睹了小白鸽去往树林深处却不知后事如何,可有人借此恶意造谣,让十几岁的少年背上“杀人犯”的罪名。山峰被逼得学校不敢去,回家后仍然被孩子们追着骂、被骚扰,最终不得不搬家远离是非之地。作为目击者,一个小孩同样承受舆论带来的巨大伤害。又比如在秦菲案中,李锐在被捕前跑到高处抛洒纸张,纸上印着“我是杀妻者,谁是杀人者”,试图帮助人们回忆起被逐渐遗忘的“小白鸽案”。可站在桥下的旁观者们,他们表情木然地望着高处的李锐,像是望着一个表演者。导演对旁观者的刻画,承担着故事性之外的社会价值,是对社会的揭露和反思。这些寥寥数笔的刻画却能让观众思考,在社会案件中旁观者到底扮演何种角色。尽管与案件无关,可他们凭空而来的指责、不具名却怀揣恶意的猜测、无所谓的冷眼旁观等等,都会让受害者家属、事件当事人的痛苦煎熬倍增。舆论是一把刀,持刀人和被伤害者的主体随时可以互换。 目前,《非常目击》已播出过半,观众发现很多线索连起来了,就像线头慢慢能接到一起,似乎离真相只差一步。 但不要忘记,导演在开面馆的谢希伟身上还埋了另一条线,目前看他似乎和“小白鸽案”没有交集,只是一个同样为了女儿开始铤而走险的父亲,和老白有共性。还有,另外作为特别出演的杜志国到现在还没有露面,他又会不会是案件的关键人物?诚然,这部《非常目击》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被很多观众吐槽的一点,就是故事的节奏相比其他悬疑剧来说,推进得较慢,耗费许多耐心和热情。另外让观众惋惜的一点,是剪辑的不流畅。种种原因导致剪辑上出现多处跳跃、断裂,也是让人无法忽视的问题。剧中甚至出现了用文字代替镜头语言的操作,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观众来说这样的观剧体验着实不佳。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是很多影视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悬疑作品的创作者来说。对于享受跟故事主人公一起抽丝剥茧式解开一个谜题,而不是追求破获系列案件的观众来说,这部《非常目击》还是值得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