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戬拜三皇求解瘟灾,神农从崖间拔下何草,后成祛传染疾病良药?

 安阳源易缘 2020-08-26

杨戬拜三皇求解瘟灾,神农从崖间拔下何草,后成祛传染疾病良药?

“瘟神之祖”吕岳带着徒弟们,卷入到商周封神之争中。

在一次阐截两教的打斗中,姜子牙打神鞭一鞭打中了化成三头六臂的吕岳,将其三昧火从七窍中喷出。

吕岳受了重伤后,恼羞成怒,就想用瘟疫灭了西岐城中的百姓们。

他和徒弟们借五行遁术潜进西岐城里,用瘟丹洒在井泉河道之中,使得河水尽染瘟疫,期望对够灭了满城的生灵。

“源易缘”注意到,吕岳的瘟丹着实了不得。

西岐城中上至周武王及文武官员们,下至城中百姓,凡饮此水的人,都沾染上了疫灾。


面对一城生灵遇到的瘟灾之害,周武王此时命在旦夕,姜子牙也生线一线,西岐城中的百姓更是日夜呻吟止,卧床不起……

但是,谁也没有更好的退瘟灾办法。

西周告急,江湖告急。

就在西周将领烦心之时,元始天尊的弟子黄龙真人和杨戬的师父——玉鼎真人先后赶到。

玉鼎真人告诉爱徒杨戬,二人也无法解除西周瘟疫灾厄,惟有速到一个地方,拜见上古三位大师,方能解了此灾愆,救得一郡的生命。

《封神演义》原著中称,杨戬来到的地方是火云洞,拜见的三位圣人分别是:天、地、人三皇帝主。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三圣”或“三皇帝主”,就是我们所称的上古三圣:伏羲,神农,黄帝,又简称:“三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说法称“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

在《封神演义》里,曾有情节描述女娲娘娘在生日之际,亲自到火云洞拜见过“三皇”圣人。可见“封神”中的“三皇”,应不包括女娲娘娘。

火云洞内,伏羲圣人听了杨戬的汇报后,心生慈悲。对坐在左侧的神农说:想当年,我们创造出五行八卦,制定礼乐,并不像现在这样的祸乱。

“今商运当衰,武王德兴,此是天数。但申人豹却助纣为虐,扭转天心,实在是可恨。”

伏羲圣人还请神农不辞辛劳出面,赐丹药解灾。神农答应后,取出三粒丹药,交给杨戬。


“源易缘”在神农嘱吒杨戬的话中得知,3粒丹药的用处:一粒是救武王宫眷,一粒救子雅和诸多门人,剩下一粒则让用水化开,用杨枝洒在西岐内西周,即可解了患此瘟灾的众人。

就在杨戬拜谢三位圣人,拿着丹药出洞要离开时,神农突然又将杨戬叫回。

神农是圣人,叫回杨戬的目的,并非是出尔反尔,想讨回送出去的仙丹。而是圣人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杨戬去做。

神农带着杨戬来到紫芝崖,找了一大圈,忽然从地上拔起一草,交给了杨戬。

一根草又是何宝物呢,值得尝过百草的圣人,如此格外重视?

神农说:你可将此宝草带回人间,治疗传染的疾病效果很好。凡是世间的众生再遇到传染疾病之苦,可取此草服用,疾病自愈。


杨戬接过神草,却不知草为何名?于是请神农明示。

神农作一偈子,道出了神草的来历:此草生来盖世无,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说玄中妙,寒门发表是柴胡。

在此诗中,“源易缘”留心发现,神农除了道出此草的来历和“柴胡”名字外,还提到一个神医:常桑。

在文学作品里,常桑的名字,并不多见。《封神演义》里,周文王求贤心切,却初次在渭水访贤不得。

西岐贤臣散宜生,劝周文王要有敬贤之礼时,曾引用了几个典故:昔上古神农拜常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汤拜伊尹……

从上得知,神农氏在世曾访贤的是常桑,轩辕帝访的是彭祖,黄帝访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风后,商朝开国君主汤访的则是贤人伊尹……


“源易缘”查阅资料,并未发现常桑此人,却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看到记载的名医长桑,又名长桑君。

相传,长桑生于战国时期,还与神医扁鹊交往密切,关系很好。所以,神农氏和散宜生提到的常桑,应该就指“长桑”。

如果查阅《中国药典》一书中的草药名,“柴胡”的名字就在其中。它的药用价值,已被世界公认。

其药则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等疾病,特别是治疗疟疾,药效非常好。

许仲琳老师在《封神演义》中,用神话的传说告诉世人:即使是神仙,正因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品行,传下灵丹妙药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才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奉祀。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中国药典》、《史记》、《中国神话传说》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