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卡聚焦 | 好莱坞吃掉中国电影市场?

 德培论道 2020-08-26

资讯爆炸时代,给头脑降降温

福卡智库为你提供热点事件背后的冷思考

这个6月,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滩刮起一股星光旋风。开幕红毯上,世界各地200多个电影剧组耀眼走过,391部中外佳片在上海放映了近1300场。超过500家中外展商参与电影节“国际影视市场”,逾6000名专业买家共襄盛举。中国电影事业一派交投两旺的盛世景象。


而就在上海电影节开幕前一天,《侏罗纪世界》全球首映,并以风卷残云之势打破全球首周票房纪录,达到惊人的5.11亿美元。其上映13天全球票房破10亿美元,成为世界影史票房最快破10亿美元的电影,票房表现一骑绝尘!中国内陆贡献票房近2亿美元。


纵观2015年上半年,中国内陆票房创下历史新高,报收约201亿元,其中进口片收入107.8亿元,占比53.5%,国产片收入93.6亿元,占比46.5%。从这个数据来看,下半年国产电影是不是有望翻盘,坐拥内陆票房的半壁江山?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乐观。据统计,2015上半年中国内陆市场上映影片156部,排名前40位影片的票房总和高达约180亿,这意味着其余100多部影片要分食剩余的13亿票房,每部影片只分到1000万左右。而实际情况可能更凄惨,有些影片甚至只有上百万或几十万票房而已,赔本亏损的国产电影屡见不鲜。

福卡智库观点

显然,世界依然难以动摇美国在影坛上的霸主地位。 影坛主菜仍是“外国的月亮”,似乎中国仍处于文化艺术“开放引进”阶段。

体验经济登上世界舞台,各国其实是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 就当下而言,美国依然一马当先。韩国是东方的特例。韩流异军突起得益于其暗合了体验经济的核心。

中国文化艺术市场充斥着四大潜意识:外国月亮、拿来主义、善巧方便、山寨运动。当下国内掀起的文化艺术国际化,仅仅是历史的翘尾巴因素,真正的大戏还在于力透纸背的国情与趋势中。

体验经济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艺术市场大发展到底卡在哪里?

详情请阅《福卡分析》第24期“用什么撬动文化大市场?(上)”

福卡智库
微信号:forecast-thinktank

福卡智库 Forecast Thinktank是具有20年发展的独立第三方“脑库”。发行出版日、周、月、季、年各类研究报告。

目前已承担从国家到地方,外企、国企、民企一千多项咨询报告。

福卡智库与传统咨询公司的差别: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原创性的新思想,已公开出版三十余册专著。

福卡智库基本业务:预测、战略、方案。

福卡智库的核心要点:破解复杂。

更多福卡咨讯请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