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培论趋势」横空出世的特色小镇

 德培论道 2020-08-26


特色小镇所谓“横空出世”

今天我想和各位聊一聊特色小镇,我把这一集的标题定为《横空出世的特色小镇》,为什么用“横空出世”这一词呢?一般来讲,所谓的“镇”都是经过数年自然沉淀下来的,比如说我国建制镇数量在2万左右、乡镇数量在4万上下;而特色小镇则是文件上定义的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

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并于当年10月评定出第一批共127个中国特色小镇。

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特色小镇”也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横空”的背后是我国国策发生了变化,去年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认定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也成为我国投资界城乡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大事件,所以我才把它称之为“横空出世”。

为何出现特色小镇?

为什么会有特色小镇这个大事件?刚才提到有一种镇是自然形成的,很多专家说特色小镇是培育出来的,现在媒体上经常出现“打造特色小镇”。我想就这个话题分两方面来谈,一方面说说城市,另一方面说说农村;正是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之下,特色小镇横空出世。

城市

如今特大城市发展到什么程度: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节奏太快,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精神层面压力增大。这么一来,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未来的发展着眼在哪里?一来,包括雄安,其实就涉及到特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功能的一种疏解和分离;二来,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下需要区域联动,所以雄安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横空出世。

农村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我们年年说,几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着三农问题,但却始终没有在根本上得到化解,三农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去处理的时候;几十年来,城乡二元论从来没有离开过理论家、政治家的视野。特色小镇这个话题,我认为已经进入一种破局的阶段,通过特色小镇把三农问题化解。

在商界,我们的嗅觉特别灵敏,现在有一些开发商看到特色小镇就觉得机会来了。在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我认为一方面是机会,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事业;需要进入到“做事”的阶段,而不仅仅是投机。

特色小镇:不可刻舟求剑

以基金小镇为例

浙江省在建设特色小镇方面属于全国范围内走在最前面的,其中有一个是基金镇,处在杭州上城区玉皇山南。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来源:每日商报

所谓基金镇,就是玩各种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还对标研究,和美国有“对冲基金之都”之称的格林威治小镇对标。

通俗点说,因为金融行业来钱快、利润厚,所以好多地区学浙江想搞一个基金镇。

我认为在特殊时间、空间成功的模式,不一定就在其他地方;而凡是成功的,都是有其理由。以格林尼治小镇为例子,

首先

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当资源需要疏散时,轨交连通、环境美好、教育业发达的格林威治成为首选之地。所以格林尼治小镇是城市进入到发散阶段的一个特有现象。

其次

格林威治小镇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冲基金,投行不会聚集到此。

不同的基金文化生态大不相同,在格林威治的两个对冲基金大佬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而在风投集聚的加州门罗帕克小镇,风投基金大佬就得在咖啡店里泡着,喝咖啡喝得舌尖磨出泡来。

所以这两个小镇,一个在美国的东海岸,一个美国的西海岸。在加州,美国的西海岸,代表美国新经济发展;东海岸,从华盛顿、纽约那一带老牌经济集中地,所以在产业集聚上两个地区是不一样的,此外它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一样的。浙江省到美国考察、对标,全国搞特色小镇的几乎都涌到浙江考察,这种不走样拷贝、这种路径依赖、这种刻舟求剑的做法,能否真正体现出我们时代的要求?

特色小镇的内涵文化需兼顾历史与未来

一哄而上,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思路是线性的,人家怎么弄,照搬照抄,这是一根筋的脑子。比如有一些地区打造文化特色小镇。这里所谓的文化,即是把经典的、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概念拿过来,落实到特色小镇。

我前阵子刚到四川邛崃平乐镇考察,平乐镇有很好的旅游资源。

早期的建筑在所谓打造旅游镇的过程中放大了,把它放大到那种程度,是不是就是好?是不是就是一种美?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仅有对历史认知,而缺失对未来的认知,我认为是有缺陷的。

在城市化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对早期建筑野蛮地拆拆建建,我很敬重的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有时候真的是以命相博,呼吁保留难能可贵的历史痕迹。我也赞同保护古建筑、弘扬历史文化的观点、做法。但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与未来进行勾兑。

我在邛崃碰到了一位同样是从同济大学出来的年轻专家,他在邛崃市打造“有美巷子”,几乎就把上海的石库门房子原封不动地搬了过去,在当地也引起了关注。

石库门

的由来

在上海开埠建设过程中面临特殊历史事件的背景下,石库门房子横空出世,且全世界仅上海独有。上海作为长江口,当年也有租界,突然面临大量的难民、移民涌入,居住问题突出,最终把西方建筑的元素、东方建筑的元素,以及多人要挤在一个狭小空间内的考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石库门房子。

这位年轻的专家把石库门房子搬到了五线城市,甚至以后还要到六线、七线的特色小镇上去,真是一个重大的创造;而且他很执着,默默无闻干了六年,终于今天进入到很好的状况。在我看来,他是做事、而不是投机,有工匠精神。综上,在我们特色小镇打造过程中,至少在建筑这个方面上,需要把关于文化认知的昨天、今天、明天体现出来。

特色小镇的文化载体是否扛得住?

在文化历史这个话题上,许多特色小镇也是极其重视,尊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温故而知新;不管我怎么强调未来文化、未来引领今天,不得不说,广大人民群众对历史还是很感兴趣,

比如西安兵马俑,当年秦朝一统天下,车同轨、文同字,把整个国家统一下来的这种文化,体现出特有政治、军事的精神,而且规模如此之大,我认为这样的文化扛得住。包括山东曲阜,没有人否定其文化的厚重感,甚至能够形成磁场。此外,河姆渡打造成特色小镇的文化载体也是可行的。

但是有些地方就比较牵强。我前几天到如皋,当地介绍冒辟疆、董小宛,还有一种假说是《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冒辟疆(冒襄),林黛玉的原型是董小宛。当时我提到作为特色小镇的文化载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其历史的承载度、厚重感如何,如果历史有限的,文化厚重感不够,比如说冒辟疆和董小宛,作为一个小景点是可以的,但如果作为整个特色小镇的文化之魂,我认为就扛不住了。

有时候,特别是涉及到历史文化,还真的不是打造出来的。此外,我还在如皋参观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刑侦科学博物馆。

李昌钰

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刑事鉴识专家,对家乡如皋特别有感情;差不多一半的勋章、个人精心收藏的珍贵书籍、文献档案等,都无私捐给家乡如皋,建成的全球第一家刑侦科学博物馆。

后来我和当地有关人员沟通,像这样的一个题材,如皋做小了。犯罪这个话题是萦绕在和平生活中人们脑际的梦魇,怎么把它给做大,进入到一种体验,甚至我提到刑侦学校都可以建在这里;更主要的是在这方面的体验旅游,李昌钰这种文化现象是代表一种未来的元素,完全可以把做大。

特色小镇的文化,不仅仅是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提到的历史沉淀出来的秦砖汉瓦、唐诗宋词,尤其是中国现在进入到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种未来体验式的文化出现,我想打造特色小镇的题材和概念远远不一样,吸引的人群也会不一样。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在全国各地考察,一到当地,就常被领着看博物馆、文化馆;但是每当大门打开,吱嘎声一响,扑鼻而来的就是一股霉味。这就勾出一个问题: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够弘扬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