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培论趋势」汽车工业转型之路

 德培论道 2020-08-26


1

中国汽车产业的天花板在哪儿?

汽车行业现在发生了地动山摇般的变化。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创历史新高。

这就引发了许多专家对中国汽车产业天花板的讨论,有忧心忡忡的,有极其乐观的。比如此前有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达到3000万辆,也有说2020年比它更多的,都有。那么现在2025年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5000万辆,一种是4000万辆,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今年5月份,在2017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大胆预测,“中国汽车产量还可以增加近一倍,很可能达到每年5000万辆规模,在国内销售4000万辆,在国外销售1000万辆”。与雄心壮志成对立的是今年的统计数据。

2016年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是两位数:14.5%和13.7%;

2017年1-4月,产销同比增长仅个位数:5.38%和4.58%。

其中4月份产销出现同比负增长:-1.9%和-2.2%。

为什么去年奇高?这背后其实有两大政策支撑

一、购置税减半政策

针对1.6L排量及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这个优惠政策在短期内透支了未来的汽车消费力。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这因素说来很有意思,也是中国独家倡导。由于我国现在强调要在绿色环保方面担当起责任,因此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政策上的倾斜,进行补贴。

据中汽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1.7万辆,占全球总量的40%,销量50.7 万辆。去年补贴了58.59亿人民币(推广应用补助资金)

据5月17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

在2016年申报新能源推广的车辆生产企业共有63家,企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总数量为94072辆,企业申请的补贴清算资金总金额为64.14821704亿元。

在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组织专家对补助资金申请材料进行了技术审查后,符合新能源汽车推广相关标准的车辆总数量为85094辆,应清算的补助金额为58.59359936亿元。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汽车产销的暴增还有比政策更深刻的原因

从千人汽车保有量来看,

2016年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40辆,美国的这一数字是800辆,日本是600辆,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不仅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数据相差巨大,与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也不及对方的1/2。

一方面,以此指标衡量,中国的汽车发展空间确实不小。另一方面中国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国的城市发展,特别是像上海太过于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不会享受与美国一样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还存疑。

当然,此外技术的力量也迅速登上历史舞台。此话我暂且按下不表。

2

奥迪的“三角恋”

现在有一件比较吊诡的事件就是奥迪就陷入和经销商的矛盾。中国销售网4S店往往是跟着品牌走的,各个汽车品牌有各自的4S店。大众这家汽车公司在生产方面呈现“一拖二”格局,和一汽合作生产奥迪,和上汽合作生产帕萨特;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经销商。

为什么奥迪会陷入这场风波呢?由于去公车化和过剩的网点布局导致奥迪销售增长的乏力。奥迪失守,奔驰、宝马迅速上位。

怎么来破这个局呢?就提出来和上汽合作,更有消息称,已有上汽大众经销商开始准备置地建4S店。无论是建立新的合资公司,还是建设新的销售渠道,对国内现有的奥迪经销商们来说,无疑都是一把威胁企业根本利益的“悬顶之剑”。这下矛盾就闹开了。奥迪现有经销商们愤怒的原因主要有三:

担心新的销售渠道将打破现有的市场平衡,抢夺客源。

担心未来产品投放上的不确定性,导致用户很难分清一汽奥迪、上汽奥迪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大家就都不愿意砸钱做品牌,就直接降价,引发同室操戈的价格战。

一种惨遭背叛的冤枉情绪。

3

     中国车价为何这么高?     

自主品牌在机械化时代的失落

我们现在出国旅游多了,发现国外买车比国内要便宜几乎一半。为什么中国的车价这么高?实际上主要是进口品牌车在中国充分利用垄断抬高价格

此前进口的渠道是单一的,但自贸区出现了平行进口概念,即和品牌厂商的经销商平行的另外一条由贸易商在海外购买、引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这个概念一出来便引起轩然大波,好多人都冲到自贸易,以为在那里可以买到比国内便宜多的汽车。现在综合来看大约比市面上的车价要便宜10%左右。这也会涉及到寻租问题、黄牛问题。

说到这方面,我有时也会感叹,中国如今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其中有两张名片:

一张名片就是高铁,截至今年1月,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60%以上,在高铁行业技术全世界领先。

另一张中国名片就是核电,竟然在全世界也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中广核挺入英伦,在老牌核电强国建设核电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

然而与之相比,汽车行业,我们拿不出手。

至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我看来,客观上在汽车产业的机械时代,我国自主品牌错失良机,没有像高铁那样真正站起来我们有许多自主品牌,但是技术的标准要求较低,市场定位集中在中低端。以往海外品牌商都把高端的汽车卖给中国,现在一看中国自主品牌生产中低端价格,于是也迅速跟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再一次强调,无论是技术的水平、市场的占有率,我认为自主品牌就在机械化的时代与良机失之交臂。

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这世界九大汽车制造商逐鹿中原,每个省市都可以和国外汽车厂合作,每个省市都不止一个合资汽车生产厂家,形成了竞争的格局。这也形成了相当惨烈的代价,对于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公司而言,利润最高的一个市场就在中国。所以消费者在汽车购置、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妥当的待遇,从一定意义上就和国外的垄断和国内无序的竞争有关

4

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时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我否定。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在产销接近3000万辆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力量开始对它进行阻击,我认为这体现着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真的开始了

产业结构调整是老生常谈,这些年理论讲了好多,政策也出来好多,但为什么调不过来?早年市场、技术的变量还不充分,而现在条件达到了,所以结构性调整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就表现在汽车产业。我今天就新能源车来具体展开。

新能源车的岔路口

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越来越走近岔路口,日本人发展氢燃料,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排污几乎没有污染。但是这条路是不是代表未来,我先把它搁住不表。

近日我国关于可燃冰有重大突破。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宣布,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采工作,实现了连续8天稳定产气,这同时也是世界上对于此种类别的可燃冰第一次试开采成功。

按照权威说法,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即便无法达到如此理论的数字,也是非常可怕的续航能力。如果可燃冰成为驱动能源将为汽车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无穷想象。当然,后来也陆陆续续有其他意见出来,目前可燃冰的应用还在探索中。

电动汽车产业的焦虑

回到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但不少消费者说现在居然有电动汽车焦虑症电动汽车慢充一次6~8个小时;快充一次,一个半小时,却只能充满80%。于是不少人自我调侃道,“自从买了电动汽车,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桩的路上”。更何况电动汽车现在刚刚普及,充电桩太少,所以有些人开车子一出门他就想,何时能回来,现在能开多少路?因为充满一次电续航里程160公里,万一找不到充电桩,就成了大问题。

在消费者频频焦虑时,电动汽车整个产业被质疑根本不环保

去年,就有日本汽车技术专家人见光夫向电动汽车开炮,“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二氧化碳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他认为,在现有的发电方法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内燃机的实际油耗改善大约25%,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能达到与电动汽车相同水准。

人见光夫的推导以德国ADAC的实际测试结果为依据,搭载2.0升创驰蓝天发动机的普通汽车的实际工况油耗为每百公里5.2升,“从油井到车轮”的全程CO2排放水平是每一百公里14.8kg

而同级电动车实际工况下平均一百公里电耗是21.2kWh,按照0.5kg CO2/kwh的世界平均发电时CO2排放水平折算,该车“从油井到车轮”的CO2排放水平为每一百公里10.6kg,再考虑到锂离子电池的生命周期,实际CO2排放水平应为每一百公里11.6kg

骗补的根本解决之道

我在去年也说过新能源补贴政策出现的骗补问题。

3月7日,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

为堵住“骗补”漏洞,去年12月29日,工信部下发《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然而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整个申请流程战线拉长,环节多了之后猫腻就会出现。

避免猫腻增加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道至简,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干嘛要补贴呢?还不如在加油站直接收燃油税,不管小排量、大排量,烧了多少油就要对环保承担多大的责任。燃油税抬升用车的成本,最后会倒逼消费者进行消费调整、厂家进行汽车改造。在我看来,政府应该把控顶层设计,具体让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方向上不调整,骗补的事情还会发生。

与此同时,我认为还有更加具有力量的因素——科技。科技的力量正在势如破竹地登上历史舞台,对我们原有的一些产业、一些陈规陋习的作法起到了一个釜底抽薪和摧枯拉朽的作用。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