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生意”共享单车:生于资本,死于资本

 德培论道 2020-08-26

2017年,成为共享单车“死亡年”。

先是悟空单车在今年6月份成首家倒闭共享单车,随后3Vbike、町町单车、卡拉单车、小鸣单车等一大批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最新的例子是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都倒在了这个冬天。

可以说,共享单车到了清场阶段,未能成为前三的玩家,开始陆续倒闭、退出。

按照资本市场上的惯常戏码,不是老大和老二合并了,就是“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无需感慨市场残酷,哪有不残酷的市场?

其实所有的共享单车创业者从一开始都非常清楚,他们正在加入的是一场资本赌局,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事,关键看能不能融到钱,融到多少钱。

道理很简单:融得到资,生;融不到资,死。

以单车两大龙头为例,截至2017年4月的数据,摩拜与ofo两家公司共计融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各自估值也都超过了10亿美元。

仅摩拜D轮2.5亿美元、E轮1亿美元,ofo的D轮甚至创纪录的高达4.5亿美元,9轮融资共计6.5亿美元,就连淡马锡等海外资本都介入其中,以致从融资到扩张的“跑马圈地”愈演愈烈。

摩拜背后站着22位投资方,ofo背后有17位投资方(包括机构和个人),并各自傍上腾讯、阿里两大金主。

也即是说,ofo与摩拜分别由马云和马化腾加持,作为“二马战争”的部分战场,共享单车战况如何不惨烈?

目前摩拜单车第一大机构股东是腾讯,持股在10%-15%,拥有董事会一席;

ofo的第一大机构股东为滴滴,持股在30%上下,拥有董事会两席。

同时,腾讯目前仍为滴滴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在10%左右,略高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今年4月份以上亿美元入股ofo,但未进入董事会。

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摩拜与ofo的融资速度、资本参与密度、业务扩张速度皆为过去几年所罕见,就连马化腾也感叹,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甚至比当年的滴滴还要快。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资本故事?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15-2016年,整个市场的资金端变得前所未有地丰富和庞大。

中国有上万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整个2016年新募集的人民币及美元基金就达到1817只,募集金额达4294.5亿美元,资金端的丰富度(种类)大大提高。

投资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心荒。随着A股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的暂停,资本退出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折,资本方开始变得谨慎。

同时,经历了2015-2016年的五场大并购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互联网江湖再无“故事”——大小巨头各占山头,平台型机会几乎消失,人口红利走到尽头,互联网上半场宣告结束。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一方面变得前所未有地节制,另一方面又变得前所未有地贪婪,他们坐拥大量现金,但稳赚的押注却寥寥无几,他们对项目的“审美偏好”也开始从规模转向效率。

僧多粥少之下,线下凭借联网的自行车而作为新流量入口的共享单车,超越VR、AR这些尚未成熟的热点,被资本选中。

既有共享公益的口碑,又有新经济、新消费的价值,更有未来上市的前景;它具有讲述宏大故事的可能性,既能讲规模故事,也能讲效率故事,还能讲国民与环保故事,同时这个行业的单体经济模型(从盈亏平衡点到现金流水)都相对容易计算,自然就成了庞大过剩资本的泄洪出口。

其实,精明的资本方早已看穿,共享单车企业不单是租赁企业,而且是无牌照的“金融公司”。

因为共享单车表面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但哪怕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亿元收入,为此却需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可以说,摩拜等压根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可共享单车依然能风生水起,恰恰是靠了押金创新。

仅ofo和摩拜分别99元和299元的押金,照1月注册用户双双突破千万就有9.9亿和29.9亿元。

因为押金可退,多数人不会抵制,但公司不会自动退,而多数用户下次用车也不会主动要求退,以致大量押金沉淀被公司无偿占用。

现实又无法律明文规定,高达数十亿的押金难保不会为增值保值进入金融化操作!

毕竟,单是活期利息0.35%,29.9亿元押金一年利息就上千万元。

更何况,共享单车的预付费模式中,押金不自动退还,恰恰打破“一个租赁物对应一份押金”的传统模式,形成了“一个人对应一份押金”,这意味,一辆车可以对应多个人的押金,由此带上了加杠杆的金融属性。

试想,若投放100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1000万,即一辆单车对应10个用户的押金,仅以押金200元计就有2000元,而单车购入价不超200元,那岂不是有1800元存在这辆车上?若投放1000万辆车,这些车上就沉淀了180亿元存款,还不相当于一个移动储蓄所?

显然,共享单车表面是租赁服务,实质是“揽储”,更变相以现金红包、充值补贴等利诱“聚沙成塔”,业内保守估计共享单车仅押金量就已超60亿元。

而摩拜与招行、ofo与蚂蚁金服等战略合作都声称将不限于押金托管、支付结算,更将展开资金托管、金融服务等全方位合作。

于是,从资本到生产,从企业到用户,一场没有预谋的大战越来越“走火入魔”。

不管是充值补贴的优惠大战,还是免费骑行的烧钱比拼,甚至是红包车的生日秀,最终都演变成全民狂欢,结果资本狂妄、生产爆发、扩张疯狂导致野蛮无序、乱象横生。

事实已证明,这种透支式发展终究难以为继,一旦市场饱和、城市限管等,资本退出,共享单车就将迎来血腥洗牌。

毕竟维系大多共享单车企业命脉的,一是资本源源不断地投入,二是靠押金模式异化集聚的“存款”。

可前者进退不由人,如福建莆田的卡拉单车仅存活19天,原因就在车丢失过多引发投资人撤资。

而后者一旦被政策“约束”,那么押金、充值的“蒸发”也将让企业日子难熬。

因此,当下共享单车靠资本烧钱、靠模式和速度圈地不可持续,势必在资本退出、生产过剩、矛盾冲突下,引发一场大鱼吃小鱼的市场淘汰或强强联手的合并重组风暴,进而倒逼行业出清、市场规范、管理跟上、社会适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