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决定加密货币的生死存亡?

 德培论道 2020-08-26

摘要

智能文明成熟之日,加密货币在技术上为时代可接受之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进入智能文明时代,在技术上过关了,加密货币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比特币今年6月跌至5806美元,不过,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7月24日报道,比特币价格7月24日反弹至两个月来的最高位,突破8000美元大关。

有报道称,这次比特币价格上涨可能归因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考虑批准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另据7月26日Coin360数据显示,自比特币(BTC)突破8000美元的心理价位后,带领主要市场反弹上涨,领先的加密货币一直在巩固涨势。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山寨币也稳定了市场的信心。加密货币市场正健康上涨,大多数主要加密货币资产在24小时内都稳健增长。

加密货币迷雾:说死不死,说革命却似骗局

加密货币何以在经历今年半年多的凄风冷雨后还能不死且有”反攻“之势?要知道比特币已经有近200次被国际知名人士在权威媒体上表态终将死亡,“骗局”、“泡沫”的警告从未离开比特币。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在各种看空比特币的警告和预测的“中伤”下,比特币不仅从2009年的1美元买1300个涨到最高1个就要16000多美元,还带热了整个加密货币,搅动全球。

即便今年全球性政策收紧,大环境风声鹤唳,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下挫,但主要加密货币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测的那样价格将”归零“。

对此,拥趸者认为,这是信仰的力量,反对者则要么认为这是幻觉、乌托邦,要么认为是贪欲驱动下的击鼓传花游戏,甚至是阴谋。

然而,这些站在不同角度,从是非对错角度对比特币下的断言,就仿若盲人摸象,似乎都摸到了一点,却无法反映其全貌和本质,反而更加让人犯困:要说加密货币是场货币革命,为什么它距离革命的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八字都还没一撇,自身反倒先癫狂起来,与理想货币背道而驰?要说它是骗局,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这场骗局越做越大?

加密货币搭的是金融科技的列车

根本上,加密货币是金融科技的高端品种,是金融科技的极端表现。加密货币来势汹汹,并不是简单、孤立的货币或金融现象,而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产物。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金融日益难以满足社会对金融的需求;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更趋严厉的全球金融监管让传统金融束手束脚;而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初创公司或科技公司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门槛大大降低,再加上鼓励新经济、鼓励创新的社会大环境,初创企业或科技公司不但迅速填补传统金融留下的空档,而且开始侵蚀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金融科技于是成潮。

理财领域,蚂蚁金服的余额宝、阿里巴巴的娱乐宝、苏宁的零钱包、腾讯的理财通和佣金宝等“宝宝”理财产品迅速兴起;

贷款领域,宜人贷、积木盒子等P2P企业和趣店、拍拍贷等现金贷企业的快速爆发,以及阿里小贷、腾讯微粒贷、百度小贷、京东的京保贝等各类借贷企业层出不穷;

支付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大行其道,都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结果。

加密货币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这些领域一脉相承。

近年来,金融科技已成为风口,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里有超过5000家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从2013年到2017年四年间,全球VC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增加了将近5倍,金额翻了将近一番。

花旗集团研究的报告则显示,金融科技近5年来吸引的投资额累计达到 497 亿美元,增长超过 10 倍。充满神秘色彩的加密货币无疑又是风口中的风口。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过去6年里,出现了100多家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对冲基金,其中有84只基金是在2017年发起的。2017年对冲基金在加密货币上的投资有20 亿美元,这个数字近乎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域64亿美元的风投总额的三分之一。

Crypto Fund Research发布的全球数字货币基金研究则显示,2017年对于加密货币基金是个里程碑的一年,总共有118支新基金发行,其中包括了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这个数字相对于2016年翻了三倍不止,

正是在这种热潮下,美国一家原本生产果汁的小公司的股价2017年12月19日一度暴涨逾200%,就是因为该公司将名称改成了“未来金融科技公司”,被加密货币投资者误认是一家与新兴的加密货币相关的公司。

即便今年加密货币受到如此大冲击,加密货币投资也并未随之衰退,反而有增无减。根据加密货币分析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最新研究,加密货币基金的数量在2018年激增至300多家,比年初时增加了24%,当时有251只基金投入运营。与2016年活跃的56家基金相比,这一比例也上升了457%。

加密货币自带“招黑体”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如第三方支付不但存在安全隐患,且冲击法币地位,某种程度上架空国家货币管理乃至经济管理职能;P2P、现金贷野蛮生长,制造一地鸡毛,潜伏金融安全隐患,加密货币更是直奔取代法币地位而来,难免招致各国忌惮。

即便抛开这一因素不谈,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加密货币愈发生猛的发展势头也让众多国家难以淡定地袖手旁观。也正因为如此,今年成了加密货币的监管年,除了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纷纷加大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力度。

虽然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金融科技流淌着社会进步的血液,但也不能不管不顾地登上历史舞台。

事实上,除了监管等外部因素,加密货币自身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发展瓶颈。就拿比特币来说,受技术局限,目前比特币交易时间冗长,收费高昂。根据Blockchain的数据,现在投资者需要平均78分钟来确认一次比特币交易,而据BitInfoCharts的数据,目前人们平均要支付28美元才能进行一单交易。所以说,加密货币要真正全面彻底地登上历史舞台,首先还要过了自身技术这一关。

技术迭代是基础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加密货币才能过了技术关?智能文明成熟之日,加密货币在技术上为时代可接受之时。

当下,加密货币是基于信息技术、信息文明的,然而,这也是其软肋所在。以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来说,它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这些核心基础技术的功能目前只能达到较低频次、较低流量应用需求,更达不到生产级别或工业级别。

事实上,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加密货币已难以突破,单是基于目前计算机硬件的算力就愈发无以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

而整个加密货币的基础设施其实都与加密货币的世界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越来越不匹配。这些都有待5G、物联网、量子技术以及AI等技术的成熟,在智能技术及智能文明的框架下来得到解决。比如,将带来计算能力革命的量子计算,不但可以轻松化解加密货币的算力难题,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对称加密货币存在的问题。而随着相应技术的成熟,加密货币充当货币也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而非异化成投资投机品被炒作。

加密货币成气候的社会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进入智能文明时代,在技术上过关了,加密货币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加密货币真正可以以货币的身份登堂入室,根本上取决于两大社会条件:

一是全球化再格式化世界。

WTO驱动了全球化,促进了资源在全球的流动和分配,然而,金融危机导致国家利益被变本加厉地提升到全球利益之上,WTO“瘫痪”,全球化退潮,再国家化卷土重来。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家或者说超越国家的加密货币势必会因为触动国家利益而遭到国家反对,不受待见。换言之,加密货币会因其逾越于国家的特性而被打压,只有再全球化重新格式化世界,加密货币才可能大放异彩。

二是各国能对金融原罪进行对冲。

金融天性“嗜血”,传统金融往往是利用政府的官僚体系和监管漏洞进行各种金融猫腻,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金融科技利用技术手段和监管空白则更加嚣张。

就拿比特币来说,其初衷是解决集权问题,但是谁拥有最多的比特币,谁就运行节点,导致少数掌控大量比特币的人可以操控系统,去中心化的理想因为不平等的机制反而更加中心化,更易异化成少数人牟利的工具。鉴此,在各国尚未找到有效方式对冲金融原罪的条件下,是不会打开潘多拉魔盒,乱上添乱的。

什么时候这两大社会条件成熟,加密货币成气候?从中长期来看,或许一个年代后,在一个全球性的机构主导下,进入到主权货币和加密货币双轨制的时代,这个过程大约会持续10-20年。

到21世纪下半页,当智能时代全面登上历史舞台,社会条件完全成熟,加密货币或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而这期间的过渡期大约要持续半个世纪。

收听德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