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培:这个话题涉及到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一个决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你们可以看看我其他的视频,我对它专门有个说法,比如国家提出来六个稳等,但有一个问题在业内引起争议。 这两年拼命地加大刺破泡沫、去杠杆,怎么又突然一下子7000亿元出来了呢?直观讲,这次提出来的不是水漫金山,我们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日子相当的艰难。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是要通过定点的、精细化的、戴帽型的、精准措施进行投放,希望直接去解决那些日子相当难受的企业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早年一轮一轮的货币放水,结果被金融行业自身给吸收了。金融机构自己去搞理财产品,自己去把资产负债表内的东西移到表外,然后在表外相当的活跃,甚至银行之间彼此购买大额存单。这样的一种炒作,使金融和实体经济变成两张皮。我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为金融业超发达了以后脱离了实体经济,所以中央这次提出来,这个放水不是让你们这些行业自娱自乐的,是要挪到实体经济去的。 当然说的深刻一点,因为中国现在有四个拐点。一个拐点去产能,一个拐点是环保风暴,还一个是我们面临第四次金融危机,最厉害的就是贸易战。贸易摩擦和我刚才讲的三大拐点差不多就是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四大拐点。四大拐点叠加在一起让我们许多实体经济企业真的是很艰。 昨天就在这里,我也接待了来自我家乡的一批实体经济企业家。他们没办法才赶过来,因为做实体经济太难了。所以这样的一种困局,中央就希望放水能放到那里去。 总而言之,这个话题业内很多人就搞不懂。你说这个放水是不是房地产企业又开井啦?这个水是不是又到房地产这里来?至少从这个出政策的方面来说,没有这个意图,但最后还得看实际效果。 问:放水对房价、物价的影响有多高?我们普通老百姓要如何去应对这个事情? 王德培:我实事求是讲,如果你真的是普通老百姓,有的时候没办法,只能随波逐流,认命而已。你能咋滴?物价贵了,一天三个蛋变成一天只吃一个蛋吗?这没有多大意思。 我先说一句死话。我接下来也普及一下,或者说我也点破其中的一个实质。因为现在学术界说的不多。说的多就是我们国家的货币投放M2,全世界之最,一百七十几万亿。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放了那么多的货币肯定会带来通货膨胀。那么,我们CPI通胀指标为什么会那么低?是不是统计局作假? 我实事求是讲,我一辈子搞经济研究。统计局数据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这些年许多的统计数据、结构等,方方面面都是和联合国的技术官僚一起搞出来的。但是里面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这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把我们承载货币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房产领域,没有纳入到通货膨胀指标体系。 现在提出老百姓房子是住的,按理来说,购买住房就应该是消费行为。既然是消费行为就应该纳入到CPI里面。偏偏现在这个是不纳入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你是投资行为。在另外一个角度,又说你不要投资,你就按住的来。实际上我们这些年100多万亿,就是差不多十来年投放的。这里面货币投放的大头,我认为就是土地商品化的过程,房地产商品化的过程中必须的投放。 打个比方,过去哪有那么多的买房,那么多贷款?现在差不多50%以上的贷款都是买房形成的。既然要买房、要贷款,很多的需求就下来了。过去土地是没有产权的,我们已经把产权归零了。现在你重新给它赋予产权,搞土地财政。土地一招拍挂,不就是商品化?商品化的过程要不要相应的货币?那么多土地上面的房地产商品化,要不要相应的货币? 所以,中国货币投放是世界之最,全世界把它看成一个谜。好多人都认为,投放了那么多货币怎么没有发生滔天的通货膨胀?我现在就告诉各位,主要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总量的经济规模在发展,关键是我们过去非商品化的商品化了,所以商品化过程中的投放货币几乎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运行需求。 我这么讲,计划经济时期市面上流通7元钱的商品,国家只印发一块钱的货币。这是针对生产和流通环节有多少商品,印多少货币。那么,今天把土地、把房地产货币化了,引发的货币就不一样了。各位网友,你们自己回想一下,你自己的收入,包括双方父母的收入,是不是全砸在房产上? 所以,我说统计局的指标是不假的,但是结构有问题。我在想,你硬生生地说房产就是住的,那么建议应该纳入到通胀指标里面。但是你一旦纳入进去,如果房产是上涨的,那通货膨胀肯定很厉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