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贸易战的未来——世界对中国将“爱恨交加”

 德培论道 2020-08-26

摘要

贸易战的目的无非是推动贸易利益的再分配,走向新平衡。在此背景下,中国将发生两大变化。

1

躲不过的贸易战

就在中美双方都拉开架势,就贸易问题打打谈谈之际,曾报道“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老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出版的新书——《恐惧:白宫中的特朗普》(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受到极大关注。根据其书中的披露,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不同意特朗普的观点,但特朗普依然无视智囊的反复劝说,执意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如此来看,似乎贸易战更多是特朗普的个人行为。然而,从特朗普上台后民调支持率始终保持在40%上下波动,特朗普的基本盘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来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显然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而不是单纯个人的“疯狂”。

事实上,不管美国当下的总统是特朗普还是什么其他的特没谱,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本身就意味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让时已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再次洗牌,中国由此崭露头角,拉开了替代“四小龙”、“四小虎”的序幕,而随后加入WTO更是让中国如虎添翼,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中国制造“水漫世界”的新时代。

横向来看,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将近一半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而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研究,2015年在全球5579个出口项目中,中国有1762个项目的出口占比居首,排行全球第一,比排行第二的德国(638项)和第三的美国(607项)之和还要多。

纵向来看,1978年中国货物出口为97.8亿美元,2015年则达到22735亿美元,是1978年的232.46倍,年均增长16.89%;1978年中国在世界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仅为0.76%,到2015年已经大幅提升至13.8%,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贸易国。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势头,美国岂能淡然处之?当年,就连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尚且要为美国的贸易赤字“负责”,中国又焉能“逃过此劫”?

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战是无法回避的宿命。这在本公众号以往发布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分析。详细可参考以下相关文章。

特朗普不是偶然现象,贸易战是必然宿命,看不清这两点势必误判|德培直播文字稿

把美国挑事归结到价值观是“痴人说梦”,中美碰撞明明就是人世间基本法则“作祟”

2

贸易战压力易增难减

在中国出口数字令人惊叹般地迅速膨胀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对全世界前所未有地“碾压”。

以往,中国制造主要是在简单加工制造或者说中低端市场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但随着中国制造持续转型升级,中国开始跻身中高端制造,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这在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中已经有充分的反映。

随着中国出口持续增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由加入WTO之初的50%左右降至近年的40%以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由 50%左右升至60%以上。

其中,2004年之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大于出口,但到了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顺差已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8%,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17%迅速攀升至2015年的33.5%。

亚洲开发银行《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

另外,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和汇丰银行的统计,1977年,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100种最为复杂的工业产品在中国出口的总价值的占比仅为中国出口总价值的0.3%;在全球金融危机前,这一比重达到了0.5%,而在2016年,这一数据翻了一番,达1%。

而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Jesus Felipe的论文数据以及汇丰银行的统计,在这100种产品中,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跃升:从2007年占全球100种最复杂产品的市场份额仅有1.5%几乎翻了三番,达4.2%;强于韩国(3.4%)和印度(0.4%)。虽然在这方面中国尚无法完全与日本(100种最复杂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由1997年的17.9%下滑至2016年的10.8%)、美国(2016年依然保持在15%以上)等发达国家匹敌,但在高精尖领域,如高速铁路列车、第三代核电技术、载人航天和空间站等领域,只有中国在和发达国家全面竞争。

总体上,中国高端制造业在中国出口中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这个变化的背后,基于中国无人能及的高度健全、完整的产业结构,横向上,中国已经能够参与所有工业类别竞争;纵向上,中国也开始全面参与到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竞争。

这也就意味着,过去若干年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出口快速发展对日、韩、台湾地区出口形成的挤压之势,将随着中国中高端制造出口占比的提升向以中高端制造出口为主的欧美等国家或地区扩散。

这样的发展势头足以让中国激起全球“民怨”,成为众矢之的,中国今后面临的贸易战压力将与日俱增,承载的政经压力空前。

3

未来两大变化

那么,贸易战将会“打”出什么?大概率上,贸易战将推动全球贸易走向再平衡。毕竟,当贸易越来越集中之时,全球贸易利益也已经失衡,贸易战的目的无非是推动贸易利益的再分配,走向新平衡。在此背景下,中国将发生两大变化。

一是中国作为消费大国的地位将坐实。

在2017年以前,内需不足是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年年碎碎念的心病。在2016年年末,某知名经济学教授还在媒体上忧心忡忡地讨论“中国最基本的问题是内需不足”。然而,到了2017年,消费升级就铺天盖地地袭来,不但成为媒体舆论热议的焦点,而且也成为商家企业跃跃欲试要抓住的赚钱风口。且不说,2017年突破1.3亿人次的出境游以及由此衍生的1152.9亿美元国际旅游支出足以惊扰世界,单是国内消费的量能和潜能就让此前内需不足的担忧荡然无存。

这从以下几组数字中就可得到印证:2013年,阿里巴巴平台的GMV(交易额)是1.5万亿元,而到2017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54万亿元。2017年“双11”购物节的销售额达到25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黑色星期五”网络购物狂欢节销售额的两倍。

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杭州和上海的盒马鲜生店到店消费人数较平日分别增长131%、129%和89%。阿里巴巴消费数据的暴增正是中国消费力量爆发的体现。

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曾经“三驾马车”中消费疲弱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显然已经发生逆转。实际上,自2014年第二季度起,消费对于GDP 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投资,此后便一直居高不下。

尽管最近媒体上对于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的争得不可开交,但从数据来看,消费依然保持平稳增长。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与1-7月份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超24万亿元,从5月开始连续4个月单月超过3万亿元。

并且,在传统实物消费平稳增长的同时,服务消费增长迅速。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8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4万亿元,增长12.5%;全国电影市场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7.8%和15.3%;人均体育健身支出同比增长39.3%,人均旅馆住宿支出增长37.8%。

此外,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国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从43.71%提高到45.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3%,首次低于30%。

换句话说,曾经在三驾马车中“拖后腿”的消费,如今已经从后队变成前队。日本瑞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零售额可能达到5.8万亿美元,有望与美国持平甚至赶超。这个预测数据或会有误差,但确定无疑的是,今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将是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国家指向的目标,而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将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主要缓冲带。

二是中国进口将如当年的出口一样迅猛增长,进口与出口将并驾齐驱进一步夯实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并且,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中国进口年均增速为6%,超过美国。

然而,这只是序幕。随着中国承载的贸易战压力升级以及中国消费被全世界牢牢盯上,中国今后进口的规模也将空前放大。

根据WTO数据,2016年中国在世界进口总量中占比为9.8%,美国占13.8%。不但从这个数字对比来看,中国进口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从具体产品来看,中国的进口增长空间也是巨大的。

多年来,中国在零部件、机械配件、原材料进口方面长期居首位。根据WTO数据,2016年中国石油进口额为1160亿美元,美国进口了1080亿美元的石油。

但中国的消费品进口大大落后于美国。据估算,中国的水果进口量居世界第5位,汽车、鱼类和葡萄酒居第4位,牛肉居第3位,而美国在上述所有产品进口中均居世界首位。

另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消费品在美国进口中占比为37.7%,而在中国进口中只占12.7%。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庞大消费部分转为进口,哪怕是追平美国,都足以让世界颤抖。

实际上,以今年11月份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标志,中国贸易即将进入到开始向进口倾斜的拐点时代。福卡已经开始为相关举办单位迎接这样转变的大时代提供咨询服务,以抓住时代变化给各方创造的新机遇。

而基于上述变化,世界对中国将恨因贸易(出口),“爱”也因贸易(进口),“爱”恨杂糅,五味杂陈。

收听德培,

看懂形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