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切换:从拼体力到拼脑力

 德培论道 2020-08-26


▼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

“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遍地机会有关“脑体倒挂”现象最传神的描述。

彼时,年广久街头叫卖“傻瓜瓜子”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宗庆后靠卖饮料成为中国首富,曹德旺白手起家靠玻璃称霸,陶华碧靠着一瓶辣椒酱年赚45亿元……

颇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味道,以体力劳动付出为主的产业横行在各大造富排行榜中风光无限。

可当脑力劳动者高度集中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引导的“智慧产业”甫一出世,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就立马黯然失色了。

与前者动辄数千亿市值相比,“87家纺织服装股2018年市值蒸发超1800亿元”、“娃哈哈4年(2013—2017年)暴跌327亿元,暴跌40%”、“大批低端制造企业破产”等,后者“无处话凄凉”的惨淡现实不一而足。

2019年中国最富1000人榜中,信息技术行业更是成为造富最多的行业,共产生了122位富豪,甩了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几条街,直接呼应了李彦宏的那句:“前四十年中国拼体力,未来几十年拼智力”。

其实,又何止背靠体力劳动业务“打江山”的企业举步维艰,靠拼蛮力讨生活的个人被脑力时代挤压得更惨。

前有互联网、IT行业平均工资“上不封顶”实力碾压;后有机器人抢饭碗愈演愈烈;就连农业也进入了“以前种地拼体力,现在种地靠脑力”的阶段。

还有各种人才论调在耳边不断“贩卖”焦虑:“高薪诚聘!我们从来不缺人,我们缺的是人才”“未来10年,什么人才不会失业?”……

总之,还未待人反应过来,人类就从拼体力的“勤劳革命”转向了拼脑力的“智慧革命”,推开了那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时代大门!

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体验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转换过程中,那些被掩埋的“智慧产业”价值被充分挖掘并释放。

只不过,坊间很多人仍惯于“以历史照亮今天”,沿用工业文明亦或是农耕文明的产业价值标准去衡量当下的产业变革。


(本文节选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10期《产业新方向——体力切换脑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