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装生活·第92夜

 新用户32793PFH 2020-08-26

事实上,我们的教育生态并不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结构,为了所谓的“公平”,我们不得不着眼于过去和当下,用学生已经取得的并且能够马上见效的、可量化的成绩作为升学标准,而对学生发展潜能的评价流于形式,与之相适应的是对老师的考核评价就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和教案、证书叠加成分,排名论资,我们还没有一套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为评价的标准体系,因此,教师的成长缺少激励体制和平台支撑,很多有想法和做法的年轻的老师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当初激情和理想,开始以随遇而安的姿态随波逐流,他们原本的物理变化最终也没转化成化学变化,最终也就泯然众人矣!

在行政化的教育体系里,本来个性开放的教育容易走上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结果,所以只靠教师的创新突破某些模式和规范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总有老师会问我,大家都知道我们做的有些事是没意义的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那么为什么大家还要乐此不疲的做呢,我苦笑着沉默了,其实我知道每个人都知道答案的。

教育要转型,教师是转型的关键,课程是转型的核心,而体制是转型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全社会都关注分数的背景下,教师为什么很容易止步于学科教师的角色,并不自觉的成为应该教育的帮凶,因为我们很难做到“做好自己”。我曾经也是那么注重一次考试的排名,我曾经也是那么计较一个优秀的得失,我曾经也是为了这些给孩子们定下了好多现在看来很愚蠢的任务,只因为我在这种评价里迷失了自己。

很庆幸的是,能看到朋友圈有这么几位老师,他们一直很努力。坚持让自己变的成熟,变得有魅力。看着他们每天更新的寄语和记录,我相信当他们成为一名自尊自爱、学识渊博、能把控自己的情绪、幽默风趣的老师时,他们自然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欢、爱戴。我也希望他们的星星之火,终将成为推动教育转型的力量。

公众号创作人:子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