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亩田CEO邓锦宏:立足产地 聚焦撮合

 新用户6646Rwa6 2020-08-26

由媒体训练营主办的“破冰·扬帆——2016媒体训练营年度峰会”于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来自互联网大佬、投资人、自媒体人及企业的多位巨擘莅临峰会现场,全面回顾中国互联网2016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2017年发展趋势。

此次峰会以“破冰·扬帆”为主题,青普旅游首席战略官王功权、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暴风集团董事长冯鑫、58集团CEO姚劲波、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燃、一亩田CEO邓锦宏等嘉宾莅临演讲和分享。


一亩田CEO邓锦宏主题演讲

邓锦宏表示,一亩田已经没有PC了,只有一个下载APP的简单页面。现阶段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用B2B的业态,专注农产品买卖撮合,连接产地到销地的工作。他认为,在一些相对落后或者是产业需要升级的行业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才刚刚开始。

这一两年,一亩田观察到,农业生产端供应端的主体年龄结构已经开始逐步有些变化,起码在一亩田电商平台上看到85后、90后的年轻人开始接班,变成买卖主力。最近一亩田给一些经过平台培训和测试的经纪人、供应商发了一个资格证,发现这个群体中,有农民,有城里的白领,有当兵的,有大学生……各种各样身份的人,他们之前无论做什么工作,好多现在已经在返乡创业了。

邓锦宏讲道,一亩田是一个平台电商,是B2B。自2015年8月后平台专注发展服务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互联网产品和工具,同时聚焦买卖撮合。2017年还是会继续专注做好交易撮合这一环节,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等用户规模和用户习惯达到目标值的时候,再考虑开始向两端的服务延伸。

一亩田的使命是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上的农产品。邓锦宏梳理出一亩田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即第一阶段让农产品流通更高效;第二阶段促进生产更科学;第三阶段推动食品更安全。目前一亩田还在第一阶段用力。

农产品食材流通模式


一年里两到三个月,我的时间都是跑农村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农产品食材是怎么来的,通过生产资料,比如说种子和化肥、土地,这些生产要素的集中,由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一些农业企业,来进行生产。

生产完之后,就开始比较复杂,其实流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有F2C,模式就是农场对消费者,可能大家也听过北京郊区有很多的农场,就是这种模式。B2C、C2C就比较多了,淘宝上很多卖土特产的。当然还有O2O如很多城市配送等。

一亩田目前只做了一件事情,服务大家可能不太接触的群体,就是农产品的供应端,如种植大户、农业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还有农产品销地端,如批发市场的批发商,还是餐饮连锁企业、商超采购等。我们服务他们之间的贸易,让他们在更好的信息对称环境下更有效率的交易。现阶段,一亩田是立足产地,聚焦买卖,促进跨区域的、属于干线化的农产品贸易,货物的移动有一定规模,目前我们不会考虑做到2C。

专注移动互联网,生鲜类榜单前列

给大家分享两个数据榜单,互联网周刊和艾瑞的。在生鲜APP的榜单里,一亩田排第六,这是根据DAU来的。看到这个榜单我很意外,一个是一亩田总被排在生鲜序列里,另外榜单里基本都是2C,只有我们一家公司是B2B的。即使是这样混排,一亩田作为一个B2B的APP在B2C的榜单里也进位在全国第六的位次上。在艾瑞11月份发布的全国不分行业、不分B2B\B2C的所有APP的排名榜单里,一亩田排在了第822名。这个数据让我们整个团队感到比较欣慰,觉得这五年多来的创业和一年多来的调整和心血没有白费。截止2016年年底,一亩田移动APP下载用户数量超过346万。单从数字上讲,这应该是目前农业电商领域里移动端用户最多的平台,至少暂时是。我们还保持在每天新增用户超过一万的状态中。


一亩田已经没有PC了,只有一个下载APP的简单页面。现阶段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用B2B的业态,专注农产品买卖撮合,连接产地到销地的工作。在一些相对落后或者是产业需要升级的行业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才刚刚开始。比如一亩田专注的农业领域就是。

年轻人开始接班,成为农村市场买卖主力


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从事农业的生产者是不是都长成这样,或者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来给大家看一下一亩田的主流用户都是什么样子的。

一亩田有几百万的用户。这几百万的用户中,在产地端的身份,有很多都是种植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活跃的经纪人,还是有村长村支书。有意思的是年龄段的分析。20-39岁的年龄段在卖家里占了78.2%,在买家里占了78.4%。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且能使用智能手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学习能力强。这个数据来源是我们的APP,大部分是实名认证的,就是他们拿自己的身份证跟自己的头像上传,我们进行审核。


现在,一年一年的变化比较大,在目前的这些新农人中,有很多是返乡创业者。这个数据实际上告诉大家,在互联网化农产品生意圈里,其实我们心目中的爸爸妈妈那一代的人,已经逐步退出这个行业了,他们已经干不动了,50岁以上已经非常的少了。换句话说,他们的子女已经开始接班了,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工业化带来的一个村里只有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社会现象,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当然,从整体上讲,还有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还没有被互联网完全改变和渗透,这不正是互联网进入农业农村的机会吗。

一亩田运作模式只做连接产地到销地


一亩田创业近6年,有过很多想法,但目前一亩田实际上是非常聚焦的。只专心做一件事情,就是用互联网做连接产地到销地的工作。

我当年离开百度创业一亩田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改变农村农业的信息不对称。我有个印象,记得是2008年,我在百度工作时发现,当时全中国有几十万个自然村,但是百度网页搜索到的信息页却严重不足。那个时候我就萌发了用互联网来做农业领域的信息对称服务。2011年我离开百度创办了一亩田。

当然做了这事才发现,农村农业信息不对称的事儿还挺多,我们最终决定还是首先去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买卖不对称。这个事儿没那么容易,我们创业了快六年了,中间也经历过反复和调整,但我们现在锁定买卖撮合,我们在平台上,开发了一系列的买卖、行情、撮合、交易、关系、社群等互联网产品和工具,但都指向买卖撮合。我们这个策略就是聚焦单点,打穿打透。


年前的一段时间,一亩田在山东聊城、江苏徐州、陕西渭南、河北邯郸刚刚开了四场线下网友的见面会,我们到每一个地级市组织用户互动、供应商跟采购商,生产商和农技专家,包括农资厂商、专业贸易商的线下交流会。每到一地都非常火爆。说明了整个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人都还是很需要交互和对接的。我们会挖掘和推动很多“品质农产品”的订单,去提高农产品品质生产者的积极性。如连锁超市、立足C端的电商平台、出口加工企业、连锁餐饮等。但这个买卖都是由对应的双方来完成,一亩田是平台,只做平台服务,不做交易。2017年我们还是会继续专注做好交易撮合这一环节,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等用户规模和用户习惯达到目标值的时候,再考虑开始向两端的服务延伸。

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地上的农产品


我大三就进入百度做产品,当年百度的标语就是为人们便捷的找到信息,这是非常打动我的。我们当时的一大批人应该是围绕这个使命非常有成就感的开始我们的工作和职业生涯的。

我当年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时,就是觉得当时农业很落后,我先做好第一步,信息服务。那时还是一亩田的前身,我只是做了一个农产品的价格比价服务。一下子有了流量,还能养活了自己了。

到今天我发现我们干了快六年,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而且远远没有做完,这里面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我做了。一亩田的使命是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上的农产品。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三句话,让流通更高效,让生产更科学,让食品更安全。以前很急,恨不得一天就能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对农业有更多了解后,相反没那么急切了,这个行当需要一步一步来。所以,我们决定将这三句话分成三段来做。目前一亩田还在第一阶段用力。

希望更多朋友关注农村农业农民,关注农产品。农业这个行业非常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推动变化和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