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经济鼻祖Airbnb去年即开始盈利,但在中国仍负面不断。 媒体训练营2月16日报道 文|王弘 据外媒报道,美国共享经济巨头、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计划通过收购和结盟,迅速扩展自身的产品线。 共享经济公司中,Airbnb总是被与Uber相提并论,但与后者疯狂补贴砸钱不同的是,Airbnb已经实现盈利。 消息人士称,Airbnb已将目标投向豪华旅游、机票聚合、移动支付和客户管理等若干领域,还着眼于在中国和印度市场进行交易。 在国内短租领域,一众模仿者如途家、小猪短租都打出了名堂,Airbnb却一直不温不火、默默耕耘。甚至每每被提起,都是负面消息,国内市场打通障碍重重。 实现盈利,加速收购欲上市 据彭博社上月报道,在众多科技初创公司去年年底都为生存苦苦挣扎时,Airbnb已达到了为数不多的同行实现的里程碑:盈利。熟悉Airbnb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已在去年下半年首次实现盈利。该消息还称,Airbnb预计公司2017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仍将实现盈利。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Airbnb预计到2020年的息税前利润将高达35亿美元。这个数字高于《财富》全球500强中85%企业的净利润。35亿美元意味着比Airbnb 2016年的息税前利润增长了34倍。 坐拥巨额现金的Airbnb正在加快全球收购的步伐,为上市做准备。有分析认为,Airbnb将在两年内上市。目前,Airbnb估值已达300亿美元,公司必须利用仅剩的时间尽快实现增长,开拓新的产品业务、开辟新的旅游市场,以此来说服市场其300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 上周,据外媒报道称,Airbnb就收购事宜与加拿大Luxury Retreats展开谈判,希望借此向高端短期出租和旅行服务方向发展。LuxuryRetreats被誉为奢华版Airbnb,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套出租房产。同时,上个月Airbnb还传出要收购支付应用公司Tilt,交易价格在1200万美元,但Tilt的最新估值已经攀升到4亿美元。目前交易仍在进行中,双方拒绝对此置评。 事实上,Airbnb的收购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0月,Airbnb曾考虑收购机票预订网站Skyscanner(天巡)。由于Airbnb最终决定放弃出价,Skyscanner被携程网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消息人士透露,去年8月,Airbnb还曾与中国第二大民宿短租服务提供商小猪短租进行谈判,考虑收购后者。双方在11月展开正式谈判,但在12月,Airbnb又放弃了收购计划。 在中国,Airbnb负面不断 纵观近几年国外互联网巨头入华世态,几乎都以本土品牌阻击战大获全胜收场:易贝中国化的易贝易趣被淘宝网杀得全军覆没,亚马逊的高大上不敌京东“老板娘是谁”的另类传播,Uber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Airbnb成立于2008年8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Airbnb鼓励全球的房东将自己独立的房屋或房间通过日租的方式出租给陌生人,而作为短租平台的Airbnb则收取交易费用6%至12%作为佣金。 Airbnb在全球风生水起,但其在中国市场却遭遇水土不服。Aribnb自2015年入华后,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每每被提起都是负面消息。 最近,Airbnb的服务引发了国内用户的强烈不满,大量“投诉无门”的Airbnb用户跑到微博评论区吐槽,寻求解决方案,问题从支付、优惠码到身份验证不一而足。 其中讨论最热烈的莫过微博网友@汪莫言的一篇长微博《曝光一个上戏学生,他用airbnb毁了我整个家》。房东在租房给“完成小作业拍摄”的上戏学生后,发现自己家变成了“垃圾堆”,墙壁有十几处被拍摄机器刮伤的印记,而博主却被若风拉黑并逃避赔偿。 Airbnb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的初衷,是利用互联网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屏障,帮助人们盘活手中的闲置资源,发挥闲置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它在现实社会中落地之后,这种初衷会被很多人扭曲。 Airbnb的盈利事实上是一种信用感的变现,房东与房客的相互信任促成交易。但是谁来给交易背书?遇到问题又如何维权?在中国,Airbnb模式似乎急需补上“信用”和“监管”两块短板。
|
|
来自: 新用户6646Rwa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