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飞”屡禁不绝,民航深受其害。 媒体训练营5月2日报道 文|王弘 5月1日,昆明长水机场发生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数据显示,最少有 34 班航班受影响备降在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目前未找到相关责任人。 自4月14日以来,成都双流机场发生九起无人机扰航事件。截至目前,已造成上百量级的航班受影响。 5月1日,成都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加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净空区域安全保护的通告》。根据通告,在成都净空保护区域放飞无人机,除需取得军民航批准外,还要向属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书面报备。 短短十几日,数十起恶性扰航事件发生,消费级无人机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表面是玩家的劣性,内里却是行业乱象、监管滞后,究竟孰是孰非? 黑飞扰航事件回放 4月14日14时05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内,发现无人机活动,导致成都上空3架航班绕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面航班等待5分钟。 随后几日,无人机屡次干扰成都双流机场航班正常起落。为打击无人机违法飞行,成都警方出台办法,对于查实的违法飞行线索,公安机关将给予举报人每起不低于一万元的奖励。 4月26日,大疆创新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决定从4月25日到12月31日,出资奖励提供4月14、17、18、21日影响民航飞行案件举报线索的人员,最高额人民币100万元的奖励。 在大疆和公安发出悬赏和警示之后,成都双流机场又发生多起无人机扰航事件。(四月以来,共计九起成都无人机扰航事件的具体时间脉络见文末附图) 而令人惊讶的是,5月1日13点43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再次出现疑似飞行物干扰,28架航班受影响。 宇辰网主编苏乙5月2日接受媒体训练营采访时表示,作为行业的代表和巨头,大疆出来表态是公关的正常反应。 她认为,这次黑飞扰航事件不太会影响大疆无人机的销售,因为大疆的用户、使用场景比较广泛,而且从技术上来说口碑不错,玩无人机的受众目前毕竟还是少数,这些老用户对这些事情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他们真正在意的还是产品本身的迭代更新和使用。 谁是最终获利者? 分析认为,在机场闹出这么大动静,一定是有利益牵连的。5月2日,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吴先生(化名)告诉媒体训练营,大疆已经查到,组织成都扰飞事件的是一个注册在福建的经营飞行系统管理的公司。而通过媒体报道,引起监管部门、普通民众注意,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售其公司系统。目前已经掌握证据,所以大疆才会拿出这么多钱来悬赏,以此反击。 吴先生表示,以网约车为例,突然之间媒体集中报道,政策马上就出了。媒体报道既是为政策铺路,也是测试舆论的试验田。可以看出整体民间舆论对无人机是怎样的反弹,如果没有太大问题的话,政策就有可能实行。之前提到的福建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供应系统的公司之一。 苏乙对媒体训练营表示,关于成都机场事件,业内有不同的声音,类似的事件之前也不少,但这次频率之高前所未有,也是导致“阴谋论”的重要原因。业内愤恨的情绪还是不小的,结合此前类似事件的反应,主要原因在于,大家认为肇事者“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 吴先生认为,相关政策出台后,对大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首先,飞行管理系统不是免费安装,肯定会增加成本,消费级无人机成本不断提升,对它的普及没有好处。另外,很多用户不希望在使用无人机被监管。综上,可能会促使大疆把市场中心向国外迁移。其一,国外无人机爱好者和户外爱好者重合,不太会在市区飞;其二,国外空管政策比较宽松。 对于国内市场地开拓,大疆等消费级无人机公司需要做的,第一,下调价格;第二,用心教育市场,教育消费者愿意购买无人机,以及教育消费者怎样正确合规合法使用无人机。第三,政策出台的越细致越好,不要给模糊的空间。成都这次出台的规定就很明确,应该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情况来细化,告诉用户和厂商什么地方能飞,什么地方不能飞。 成都发生九起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按时间顺序整理如下:
|
|
来自: 新用户6646Rwa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