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支付宝二维码被诉专利侵权,各要100万元赔偿

 新用户6646Rwa6 2020-08-26

扫码要交专利费,移动支付出现拦路财神。

文/黎帅



日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官网的新闻中心显示:“微信扫码”支付服务被诉侵权。腾讯、财付通、凡客诚品三家公司被一同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并被索赔经济损失89万元及合理损失11万元,共计100万元。
 
据悉,该案原告为北京微卡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微卡时代),微卡时代认为,涉案专利包括了移动支付中的“扫一扫”二维码采集、后台解码、辨识字段、信息匹配、最终识别等全过程。
 
腾讯公司代理人向媒体表示:二维码的采集、解码、辨识都是现有技术,在二维码中嵌入字符串也是十分常见的技术。此外,原告拥有的专利为“多字段二维码”,其二维码会包含有特定商户信息,与微信支付的运营模式并不相同。
 
微卡时代公司向媒体回应,“在支付链接的生成过程中,势必涉及商家的特定识别,因此本案中,腾讯方和凡客诚品均实施了侵权行为,故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院官网显示:9月3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该案没有当庭宣判,正在进一步审理过程中。
 
2018年7月,微卡时代曾以相同的理由起诉过支付宝和凡客诚品,索赔100万元。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该案一审裁定结果为:微卡时代公司的上诉请求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对于其上诉请求不予支持。
 

1


年入7亿元,二维码好生意
公开资料显示,二维码最早在1994年的日本被发明出来,由于在当时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发明者对二维码的未来并不看好,据日本发明二维码的Denso Wave公司网站资料,该公司已在事实上放弃了对日常使用的二维码的专利费用索求,只针对企业用户量身定制的二维码洽谈收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被广泛应用。据统计,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38万亿元,其中大量支付都是通过二维码完成的。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开始申请“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专利权。2017年9月,徐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中国发码行公司,报道中指出,该公司依靠海外专利授权的收入超过7亿元。同时发码行公司享有美国、中国台湾地区被授权方20%股权。
 
微卡时代企业构架图(来源:天眼查)

天眼查页面显示,微卡时代成立于2012年,其母公司银河传媒(银河联动)在2005年、2006年分别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和一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有光速中国、DFJ德丰杰中国基金、KPCB凯鹏华盈中国。
 
微卡时代的主营业务为手机会员卡及优惠应用,与二维码技术并无相关,不过,通过股权信息可以发现,该公司有众多裙带企业垂直于扫码技术行业,如北京码上游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大码技术有限公司、银河联动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
 
据银河传媒官网显示,2005年该公司引入日本的二维码解码技术,在中国首家推出手机二维码支持的平面媒体《M族》和《名品2.0》杂志。2006年至2008年,银河传媒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推出手机二维码应用“中国移动二维码”。目前,银河传媒的合作伙伴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紫光集团等。

2


先下手为强,腾讯提出专利申诉


银河联动部分专利被驳回(来源:专利搜索引擎网站SooPA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