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单合一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也给小微企业赋能,海尔生物是裂变创新的新物种。 10月25日,海尔集团旗下企业海尔生物在A股科创板正式登陆上市。股票代码688139,开盘股价为30.29元,较发行价大涨95%,盘中股价最高上涨至33.5元,收盘股价为30.47元,公开发行股票首日,海尔生物的股价较发行价格接近翻倍,整体市值达到96.61亿元。海尔生物是科创板的第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也是青岛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上市仪式上表示,海尔生物是海尔集团平台上生长出的新物种,公司业务模式从电器升级到“网器”,且利用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业务从硬件制造发展成为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周云杰认为,海尔生物是在海尔“人单合一”创新模式中孵化出的物联网科技生态新物种,衍生出血液网、疫苗网等多种物联网场景生态。周云杰称,股票上市代码688139有其特殊的意义,688是科创板的代码,139是希望大家一生长久,契合海尔集团的使命:让天下人“一生盈康”。让海尔生物快速成功的,一是模式上的成功,二是技术上的革命。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对于海尔这样的大企业来说,相当于一次“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的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海尔内部的小微创新。另一方面,海尔作为一个拥有各种资源的平台,又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撑,为小微企业赋能,独立创业的创业者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资源。电气时代,所有的硬件设备都通了电,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革命,电器时代。信息化时代开启了一场新的革命,从PC、电视、手机开始,越来越多的硬件联上了互联网,随着5G、AI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硬件设备联上了互联网。所有硬件设备都联网的时代被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张瑞敏称为“网器时代”。跨界创新是大趋势,海尔生物是“物联网+生物医疗”创新的结晶海尔生物注册成立于2005年,公司定位是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官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海尔生物市场份额位居国产品牌公司首位,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长期采购供应商。在国内生物医疗低温存储的四个细分市场(生物样本库低温存储市场、医药低温存储市场、疫苗低温存储市场及血液低温存储市场),海尔生物所拥有的份额均排名第一,其中生物样本库低温存储市场份额超过50%。目前,海尔生物构建的疫苗网已覆盖全国500多个接种网点,累计为400万儿童安全接种。在全球医疗生物低温存储市场,2018年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企业中,海尔生物是唯一的中国公司,市场份额为10.7%,居世界第三。近几年海尔生物业绩稳步增长,2016年至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2亿元、6.21亿元、8.4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1.59%。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母净利润为8334.89万元(约合0.83亿元)。 海尔生物主要收入来源为生物样本库,收入自2016年2.6亿元增加至2018年3.97亿元,增幅约53%。从2018年开始,海尔生物将物联网技术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技术结合,推出物联网生物样本库方案、血液网方案和疫苗网方案,这使得海尔生物的“疫苗安全”业务收入得到较快提升,据招股书显示,公司该业务收入从2016年0.28亿元增加至2018年1.10亿元,增幅高达约292%。海尔生物董事长谭丽霞在上市路演中介绍,疫苗网方案通过网器链接场景,实现了坏苗进不去、错苗出不来,为国家《疫苗管理法》的实施提供了落地方案。血液网方案将传统的集中式供血变为分布式用血模式,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节约大量宝贵的血液资源。物联网时代会产生很多新物种,海尔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物联网新物种平台海尔生物同时也是科创板首家物联网企业。不仅是海尔生物,整个海尔集团都已逐步向物联网行业转型,海尔的企业定位已经从家电制造商转变为“物联网生态”企业。在海尔集团2019年创新年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2019年,海尔的目标是“为人单合一成为世界级物联网模式而努力”。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5月,A股公司市值排名前四物联网概念上市公司分别为:美的集团、工业富联、京东方A、海尔智家(原青岛海尔)。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预测,在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产业规模增速虽会逐渐放缓,近两年该市场依旧会有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麦肯锡的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4万亿美元,全球消费级IoT销售额已经于2017年超过智能手机,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级IoT销售额将是智能手机的的2倍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