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战“疫”:奇安信一线“抗毒日记”

 新用户6646Rwa6 2020-08-26

无数平凡人在战“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了关键作用,创造了历史。

奇安信火神山九人小分队
文 / 高春亮

大年初二(1月26日),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公司内部群里宣布:公司马上进入紧急状态,一切为疫区服务!这个群原本是奇安信员工春节期间的全员红包群,群内人数7770人。
 
这个群变成了奇安信全员战备群,驰援的热情在这里点燃,驰援的工作从这里开始。

奇安信全员战备群
 
奇安信援建的第一个项目是武汉火神山医院,防疫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武汉各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院、医生资源极为稀缺。火神山项目要求到2月3日前全数建成并投入使用(1月23日宣布建设)。
 
工期短、标准高、病毒集中地,这些困难压着所有人的神经。
 
中国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便是其中之一。截止2月1日,奇安信累计捐赠金额5000万,这是网络安全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捐赠行动。这些资源已严格落实,已在抗疫一线发光放亮。

1

火线集结:春节吹响的冲锋号
 
封城、隔离、断路、停运等疫情防控的消息不断涌向吴赣的手机,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吴赣隐隐地感觉到形势的严峻。他说:我是老兵,关键时刻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大年初一(1月25日),原本计划回到故乡给母亲和亲人上坟的吴赣立即决定调整计划,于是买了大年初四返京的车票,准备返回奇安信北京总部。
 
困难面前不容逃避,所有社会力量要有责、要担责、更要尽责。奇安信承担了网络安全建设项目,这是武汉火神山医院核心基础工程之一。齐向东在倡议书中写道,大疫当前,每一位奇安信人,绝不袖手旁观。

齐向东坐镇指挥
 
这是责任,更是能力。过去几年,奇安信依靠硬核技术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相关产品和服务已覆盖90%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门、中央企业和大型银行。
 
看到群里的动员,吴赣立刻改买能最快返京的火车票。大年初三一大早(1月27日),吴赣便从空荡荡的杭州火车站出发了。车厢里一片沉寂。
 
奇安信的很多人与吴赣一样,准备返回奇安信北京总部,改变原来各种各样的春节计划。赵宪举从涿州,宋元键从固安,肖兵从怀来,肖飞从怀柔,李会军从密云···奇安信员工开始进入战时状态。
 
相比大后方,前线员工更加重要,也更加危险。1月26日晚上,当火神山医院发出“紧急招募 IT 运维志愿者需求”之后,奇安信员工群里积极踊跃地咨询如何报名。
 
1月27日1:09分,奇安信发出《支援防控疫情——奇安信志愿者集结号》,最后报名人数达千人。
 
最终确定9位奇安信员工奔赴前线,1月30日他们从全国各地到疫情重灾区武汉集结。
 
出发前,队长老魏(魏雨露)与大家谈话:“为了不让经历过非典的母亲担心,我只能编理由说公司加班,明天(1月31日)是我爱人的生日,疫情当前,任务当前,我只能遥祝,希望她能理解。”几度哽咽。
 
忍受危险、忍受分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争开始了。

2

分秒必争,进场14小时粒米未进
 
火车上的吴赣收到同事赵宪举发来的一条信息:接曲总通知,我们今天要紧急发货给建设中的武汉火神山医院!确保火神山医院按期完成建设。
 
吴赣所在的部门专门负责生产网络安全设备。看到任务,吴赣感觉千斤巨石压在心头。生产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系统、物料、库房、生产、工艺、许可、质检、包装、单据、物流多链条协同,整个生产流程下来原本需要5——7天的时间。但这次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任务,要求在不到1天的时间内全部完成。
 
越是任务重、时间紧,越能考验工作能力及效率。部门的赵宪举很快拉出了工作清单和时间点,统一大家行动步骤,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生产推进中,然而麻烦却接踵而至。
 
下午4点多,新的需求传来了:清单还要改,设备还要加!但顺丰物流告诉他们,最迟不能晚于7点提货发车,否则就赶不上驰援救灾的包机了。
 
5点钟,前方员工张宇发来了确认清单。全部14台设备8种产品,信息核对、板卡加装、许可灌装、开机验证,一步不少,一步不乱。从生产到最后交付仅用了9个小时。

第一批捐助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设备开始进场
 
1月31号,第一批捐助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设备开始进场。早上6点,武汉的天空尚未澈亮,火神山9人小分队开始汇合,搬货装车。前往医院的道路无比“漫长”,机动车辆不能前行,战士们就把设备装在小推车上推着前行,武汉冬天的温度较低,战士们却汗流浃背。
 
“快点儿,再快点儿”老魏心急如焚。顾不上吃饭喝水,现场勘测安装位置、肩扛手提安装调测。进场14小时,9人小分队粒米未进、滴水不沾。
 
3

众志成城,平凡人的伟大战斗
 
饥饿、疲惫,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火神山医院的建成离不开一个个平凡人。
 
火神山9人小分队队员许岳说,他见到一位医生,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护士为他打来了饭,医生抬眼望着排着长队的患者,便对护士说,“算了,我不吃了,帮我加下一个病人”。
 
火神山施工现场,满身水泥的大叔,只能用脏手快速扶一下自己的口罩;两鬓微白的阿姨,扛着超过身体几倍重量的包袱……
 
队长老魏的电话响了,齐向东在电话中说:“不许生病,我等着你们凯旋而归。”
 
第二天,第三天,一切都很顺利,第四天,2月3日,火神山医院将正式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凌晨1点是9人小分队的撤离时间。
 
最后时刻,意外发生了:奇安信网络安全的核心产品——“天眼”在与其它厂商设备对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天眼采集器需要采集核心交换机出口的流量,配置的是多模模块,现场却是单模模块和光纤。
 
如果设备之间不能顺利对接,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系统运行。境外各种势力可能会对疫情防控信息化系统发起网络攻击,一旦造成敏感数据外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瘫痪,将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

小分队在机房排查
 
队长老魏鼓励大家,不要急,冷静,问题一定可以解决。小分队重新钻进机房排查,紧急协调模块、尾纤,与其他厂商工程师一起攻克艰难。凌晨1时,最终实现了对通。
 
危急关头考验的是专业素质与能力,9人小分队不辱使命,做到了。
 
3日上午病房中的一台台医用设备开始启动,9人小分队又来到了火神山医院。疫情的信息、患者的信息、医疗的信息,疫情防控战役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将从这里生产、汇聚、输送。他们的责任就是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传送,保护信息就是保护生命。
 
十天平地崛起的火神山医院体现着中国速度。中国速度是中国力量和企业速度汇聚的。整体一盘棋,后方生产,中间调控,前方安装,体现的是秩序、效率与战斗精神。

4

步履不停,战斗间隙的幸福时刻
 
冠状病毒没有消失,奇安信员工前线抗“网毒”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吴赣的手机里又传来了新的任务,又有新的战疫应急需求。自1月25日成立疫情防控支援团后,6天时间,奇安信就向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100多家医院和疾控等疫情防控一线单位捐赠专业设备和安全服务。
 
设备需求之大、之急是对奇安信生产制造能力、系统调节能力的大考,也是对所有员工能力、毅力的大考。除了火神山9人小分队外,奇安信还有众多类似的小分队奔赴了全国各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助理总裁徐碧江在朋友圈看到长沙“小汤山”医院急需网络安全设备的消息,马上联系院长,明确需求,对接生产、测试、供应链等。等物流运输到了的第二天,徐碧江便和同事们一起拉着设备去现场交付。

徐碧江和团队去长沙医院交付
 
一波三折,设备终于在中午进入库房。医院领导很感谢他们,想留他们吃饭,但他们婉言拒绝了。徐碧江说:“当时挺饿的,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医生护士们都是挤时间吃饭,我们不想给医院添麻烦,就各自饿着肚子回家了。”
 
徐碧江送货出门前,儿子把家里最后几个一次性口罩塞到他兜里;妻子说了句:“赶快把事情办完,回来吃饭”。到家已是下午四点,妻子包好了饺子在等他。那是战火纷飞间隙中的幸福时刻。
 
他们没有太多停歇的时间,火神山的任务完成后,他们在赶往下一个工作地雷神山医院。
 
火神山、雷神山会被历史铭记。奇安信号召员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无数平凡人在战“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了关键作用,创造了历史。
 
奇安信武汉“战疫”,是保卫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的经典一役。
 
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切信息都在阳光下,给数据加上防护罩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手记: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七十年前,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经发表便激起强烈反响、引发共鸣。作家魏巍以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来赞颂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今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在进行中——抗击疫情。那帮最可爱的人是医生、解放军、社会力量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战士,一个共同的敌人是病毒。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中国。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无数企业、个人参与抗疫,勠力同心,各尽所能,捐款捐物、保运输、保安全···,筑就了一条条生命航线。




【人物】

马云 | 李彦宏 | 张勇 | 陆奇 | 雷军 |  陈天桥
王小川 | 刘强东 | 贾跃亭 | 蔡文胜 | 邹胜龙 
俞永福 | 姚劲波 | 杨元庆 | 孙宏斌 | 井贤栋 
何小鹏 | 王功权 | 周鸿祎 | 史玉柱 | 胡胜利
龚宇 | 傅盛 | 冯鑫 | 康庄  | 张瑞敏 | 张一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