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盘人文 ‖ 756】散文 · 宁夏海源 杨百成——《我的父亲》

 六盘山诗文 2020-08-26
                  


我的父亲
 ‖宁夏海源 杨百成


散文园地       


去年这个时候,长途跋涉的父亲来到银川,面前这个老人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他苍老的速度有点快,也有点不同寻常,心里油然一阵酸楚。看着他的背影想起我们家很多事情,情节可能没有那么跌宕起伏,但是身在其中的我们感悟至深,有些事很难确切地表述,但总想表达。正是因为如此,我有了写父亲的想法,有很多次想启笔,却不知从何着手,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爱,太多的私心。
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举止言谈在平常不过了,但这一路他伴随着我,影响着我。父亲就像是一座大山,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父亲更像是一把标尺,时刻丈量着我们的言行。他并不是伟人,只是普通老百姓中一员,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他做人做事有着自己一套办法。凡事总是亲力亲为,让我受益非浅。父亲的职责四季不同,但他肩负的使命如出一辙,只是换个形式而已。要么在山坡上忙种,要么在田地里抢收,要么在大山上牧羊。为了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他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我的父亲中等身材,体形偏瘦,精干有力,长方形的脸型,脸颊是红里透白,高嗓门的说话方式彰显着我们村的特色。憨厚、老实、直爽的性格在言谈间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简单地说说父亲的求学路,记得父亲曾经不至一次地说过,他只读了一年级,那时候他还小,正是我们国家处于特殊时期,俗话讲就是吃大锅饭的年代。刚走上求学路的他,因为全家人生计问题,被爷爷一声令下,去生产队当了童工,从此他的上学路被迫画上了句号。每当讲起这件事情来,他对爷爷没少抱怨过。现在看来更多得是一种无耐和心酸,因为他是长子。父亲常常拿他的事来教育我们,让我们自己领悟,不要轻易自己把自己放弃。说到这里在我们姊妹几个中,其实最对不起是我的妹妹,父辈们的偏见加上农村环境的氛围,她的求学路也被围堵,早早的走上社会,和父亲的求学路有点像,但不全是。
父亲是一个犟脾气,不善言表的人。母亲经常在我们面前会提起父亲年轻时候的‘犟’故事,还有父亲自以为傲的趣事。他一旦认定了理,谁挡都挡不住,比如用两头驴换别人拖拉机的事,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因为这笔卖买不值,亏本,父亲不这样想,他认为值,一根筋似的,非得这么干,换回来那个拖拉机没有他想的那么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我刚能记住事的时候,关于去新疆打工的事很流行,父亲也想跟同村的人一起去,看看新疆,母亲让去附近,而父亲非得去外面。就这样他带着哥哥伙同村的人,长途拔涉地去了新疆,过年前回来的时候也没能挣上多少钱,还遭遇了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同行的人病倒在路上,新疆人如何为难他们,还有他们如何逢凶化吉等等。平时在家的时候父亲也有不少事,母亲偶尔会给我们讲起他的故事,父亲跟别人打赌抱石滚子,或者叫石碾子,近100公斤的石碾子一头用胳膊搂住,一头顶在地面上,然后使上全力,轻轻松松的就这样捞起来了,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还有用牙齿提100斤左右凡布口袋等等。这些对于年轻的他来说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是年轻时地冲动,也为现在带来了痛苦,所有的这些现在说起来都历历在目。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为谋生父亲走南闯北,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要么就是争点小钱,没有多大的建树。经过多次的磨砺,他选择了打工,以此来补贴家用。父亲曾经说过,有一年他当了麦客,因为麦客钱来得快,并且主人家也爱戴。在金色的六月,正是麦收的季节,父亲也是麦客中的一员。炎炎烈日下,他们干的热火朝天,像是神魂附体不知疲倦,挥汗如雨,只是为了不到3块钱的收入,麦田里除了鸟鸣虫叫,剩下就是镰刀割麦杆的声音,咔擦咔擦…
夏日的余晖挂在天边,照映着麦浪里起起伏伏的身影,偶尔传来一句山歌,抒发一下心情,撩拨起大家疲惫的心弦,共同唱响收获的季节。他们每天都是踏着星辰早出,追着弯月归来。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父辈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些,但他们都如超人一般,从来不知疲倦,这是因为他们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容不得多想和顾虑。为了尽量减少自己的花销,父亲总是省吃俭用,从来不去下馆子,乱买东西,连脚上那双布鞋都非常爱惜。比如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总是赤脚光背,精神抖擞。直到现在,他依然如此,坚守着自己的艰苦奋斗信条,从来没有改变。
不记得是哪一年,也不记得去的地方叫什么名字,但有这样一件事在这里不得不提,最近我才听父亲说起。他记得和我们村的人一起外出打工,去工地现场,因为工资、生活等事项没有谈妥,结果他们就离开了施工工地。可是当他们走出工地时傻眼了,这是一个前不着村不着店没有人烟的荒原,其余的人又折了回去,准备第二天走。父亲不以为然,认准了方向就走往外走。路不知道走了多少,依然看不到人烟。走着走着月亮爬上天空,格外明亮,飘霰千里。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在荒原上,向着回家的方向疾步如飞,一心想着离开,没有太多的顾虑。夜已经深了,人也困了。恰在这时,前方有一个小房子,正是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叨咕着。没有多想的他直接推开门进去了,饥饿、蚊虫、还有疲劳等缠绕着他,这荒原上有这么一个小房子做为庇护,让心灵或多或少得到点慰藉。夜深人静之时困意袭来,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进入了梦乡。听父亲说,这一夜他做了一晚上的梦。梦中各种各样的人,有嚎哭的,有吵闹的,还有打架的。突然,那些人像是商量好一样将他团团围住,然后他开始乱跑,他们紧紧追在后面;接着画峰一转,他们又各自为战;没有人顾及他了,没有几分种,又开始围攻他。就这样像拉锯一样,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次,累的他跑也跑不动了,等着他们追来。正在这时,一声汽笛惊醒了他,天已经亮了。他看了看周围,什么都没有的,可是他浑身上下挥汗如洗,这时顾不上多想,擦了一把汗就离开了。在半道上遇见了当地来来往往的人,闲聊中说到了这个房子。当地人一副惊悚的样子,诧异地说:“那个地方当年停过好几具尸体呢,你咋敢进去的?”父亲一脸狐疑,没有在意别人的想法,后来每当想起这事格外瘆得慌,就是现在说起来全家人都毛骨悚然。像类似这样的经历,在父亲身上不只发生过一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年轻的时候没有在意过,也没有想过。
父亲一生走南闯北,也没有结识多少朋友,但认识的人中,他们对父亲人品十分肯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后来我想了想,父亲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在为人处事方面做的这么好,更多得与他憨厚耿直的性格有关吧,这是他一生的财富,也是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榜样。
父亲的故事说不完,也讲不完,但是我要说下去,也让我们的下一代都知道父辈们这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可能他们的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难以企及。每次回家听父亲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父亲渐渐的老去,他的故事也将慢慢消失,但是他对我们的爱却早已生根发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难以掩饰内心情感,泪眼婆娑,潸然泪下…


                              ——2019年6月20日 
l>

 杨百成,1984年生于宁夏海原县,回族。2010年大学毕业一直工作于宁煤集团下属某煤矿,爱好写作与书法,大部分作品发表在国能集团宁煤集团网站。


“六盘山诗文”投稿须知
  1.来稿必须保证原创,思想健康向上,语言精炼,艺术性强。
    2.来稿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如作者本人不愿意显示真实姓名,请在来稿中予以说明。
    3.来稿时请附上作者本人的生活、艺术照片和个人创造简介。
    4.来稿一律请发873123376@qq.com邮箱,来稿一般在10—15日内编排发出。
    5.“六盘山诗文赞赏资金分配规定”:
  (1)以文章赞赏总额的50%作为作者的稿酬,小于10元无稿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