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摄影的限制练习中,建立寻找前景的意识

 太行森林 2020-08-26

这是一个限定位置范围的摄影训练,拍摄是在一幢建筑的楼顶进行的,无法改变地理位置,因此属于限制范围。拍摄仅使用手机,没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器材也有限制。

在这个限制练习中,还设置了拍摄同一主体对象:广州塔。


拍摄同一主体对象

摄影·限制练习

这是一种提升摄影水平的训练方法,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将既定的某个被摄主体以不同的画面内容多方式进行展现。刻意进行这种练习,有助于在拍摄前强化思考,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当我们在面对这种大场景的城市风光时,如果拍摄一张常规的照片时,难免会觉得画面平淡单调: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到改变构图,做出一些景别上的变化。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但即使你选择了在画面上以不同位置来安排小蛮腰的位置,却总是发现,它们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很雷同,也很单调平淡。

如果运气不错,正好遇上飞机经过,也许能给照片带来一点变化和点缀,但这种机会不是经常能够遇到。


我们知道,照片是二维的艺术,从本质上讲,是没有空间深度的,但是如果通过画面中的内容来创造出空间感,就能给观看者带来一种纵深的视觉体验,这就需要用到透视原理以及前景的配置了。
这时候你要做的是,首先要有主动寻找前景的意识。前景不会自己跑到镜头前,它需要通过你的观察,从而去发现,去经营。
只要你有心想要去寻找、去发现,十步之内,必有前景。
例如,在楼顶有一些建筑构件可以被利用来当作前景:

所以,除了空气透视和影调对比能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之外,适当选用前景也能非常有效地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加强远景与近景之间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使观众能够充分地感受空间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广角镜头会形成较大的畸变,需要后期进行调整修正,使用手机APP的Snapseed就可以达成。
在现场,一旦发现了前景的存在,那么你就可以多角度的去尝试不同的构图:

这样一来,摄影就能在二维的平面里表现三维空间。
利用前景的透视感与主体取得对比效果,是最便利的大小对比手法。它可以形成很夸张的效果。

假如你刚开始做这样的拍摄训练,也尝试在多方法地拍摄同一个主体,却费尽了心思找不到前景,那么其实还可以人为地增加一些内容来当作前景,例如,在拍摄现场很容易找到手机这一拍摄工具,让它来充当前景。
如果你经常这样刻意地、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久之,就会培养出这种发现的能力。

当然并不止这样一种方法,如果单从建立前景的意识而言、单就训练能力来说,其实还可以人为地在镜头前设置一些配合动作,例如借助一些手势,用错位摄影的手法拍摄一些有趣的画面,等等。
在本次练习中,由于位置受限,并不容易做出视角的变换,而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拍摄诸如一把椅子、一树棵、一尊雕塑等等,不对位置做出限制,那么还可以从视角的变化上着手,拍摄完全不同视觉效果的照片。所以,这是一种在日常很容易用来做自我提升的训练方法,你要不要试一试?
而这样一篇提示,不知是否能够给你带来思考与启发?

 摄影|旅行|视频 

— 天天摄影网 — 

文字|摄影:洪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