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亡妻,更是悼自己:纳兰性德悼亡词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原因

 江山携手 2020-08-26

悼亡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苏轼以一曲《江城子》奠定了悼亡词的凄婉底蕴,纳兰性德则将悼亡词推向了高峰。二者的悼亡意境相近,但风格各不相同。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具有真挚哀婉、孤寂悲凉的审美特质。他20岁时娶了20岁的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卢兴祖之女为妻。纳兰与卢氏情投意合,十分恩爱。不想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异常悲痛,写下许多哀感顽艳、凄婉欲绝的悼亡词。

卢氏亡故后,纳兰的悲伤与痛苦难以自制,他将对妻子的思念与追怀都注之于笔,创作了《青衫湿遍·悼亡》这首著名的悼亡词。对纳兰来说,卢氏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善解人意的朋友。卢氏的早逝给纳兰带来的不仅是失去妻子的痛苦,更是失去知音的悲痛。

《青衫湿遍·悼亡》作于卢氏去世半个月后,也是纳兰的第一首悼亡词。全词如下: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词情凄惋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泪的奄歌惋唱,读来令人为之泪下。从这首词中已经感受不到那个从容舒缓的纳兰性德,随着爱妻的亡故,纳 兰的心也随之而去,他像是飘忽游离的浮萍,永远不会再安顿下来。

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悼亡词,其代表作为《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词的主题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有些相近,均是由于幽明永隔,人鬼殊途,而只能寄希望于梦境相会,读者从中不难感到两位词人用情至深。两首作品虽然都是以情入词,但通篇均未见一个情字。苏轼词中只有“小轩窗,正梳妆”这样的一个生活剪影,而纳兰性德词中更是连生活场景都未涉及,只余一个“钗钿约,竟抛弃”的联想意境。

苏词大都为豪放之作,所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特点也是语言率直质朴,描写的也是夫妻的普通生活场景,没有丝毫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深深思念之情,让人读罢之余,不胜扼腕叹息。相比之下,纳兰性德的这首悼亡词纯真自然,流露出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表现得异常幽怨哀断。

纳兰性德出身高贵,年纪轻轻就已官居高位,但在精神上他却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想摆脱官场的枷锁,却总也摆脱不了。妻子的去世,使得他的苦闷更加无处倾诉,因此在他的悼亡词中流露出一种幻灭的悲哀。

纳兰性德创作过61首悼亡词,这61首悼亡词中,“风”和“雨”两个字,或者说两种意象的出现频率最高。“风”、“雨”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意象,带有自然特征的本色,但纳兰却是借它来表达自身的感受。

在《浣溪沙》中,纳兰写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的首句“谁念西风独自凉”,奠定了全词的凄凉哀伤的基调,给人孤冷凄清的感受。这种“独自凉”,是纳兰性德自我内心的凄凉。“黄叶”、“疏窗”、“往事”、“残阳”构成了一幅夕阳西下、风吹黄叶的萧索秋景图,也勾起了纳兰性德对往事的回忆。

纳兰在回忆什么呢?是“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在这里他借用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恩爱美好的生活来写自己和妻子卢氏往日的恩爱场景。结尾“当时只道是寻常”,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往日那些寻常的生活永远都不可能再拥有了,心爱的妻子已不能复生,纳兰悲哀、惆怅,又无可奈何。

古典诗词中的“雨”的意象,多用来表现愁苦的情感体验。纳兰性德悼亡词中“雨”的主色调是冷的,大部分是“夜雨”以及“夜雨”给人带来的孤独、飘摇的感受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纳兰在《生查子》中写道:“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彩云飞逝,合欢花早已不见,让纳兰性德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妻子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总是会在这时候浮现在眼前,让人更感到纳兰性德心中的悲苦和落寞。“雨”这种意象,在这里暗示的是纳兰性德的“泪”,是他内心的孤独苦闷。

纳兰生性孤高耿介,与世俗格格不入。卢氏的故去令他饱受痛苦的折磨,也使他深陷于美好往昔无法自拔。从前还有妻子可以倾诉,如今只能孤身一人。他将自己的孤独凄楚,融入自己的词作里,只有在词作里,他才有勇气道出自己只不过是个人间的惆怅过客。他的孤独与凄凉,不会再有人理解,他唯有通过文字的,收容所有的情绪和流离失所的灵魂。

纳兰性德生性多愁善感,具有纯真、敏感、多情、忧郁的诗人气质。他才华出众,出身豪门,平步宦海,看似风光无限,但他的内心却有着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清兵入关以后,激起了汉族读书人的激烈反抗,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清王朝一方面血腥镇压,一方面也对汉族地主阶层和知识分子采取了拉拢控制的政策。康熙即位后,恢复了科举考试,但同时也大兴文字狱,试图从思想和文化上解决民族矛盾,确立清王朝的合法正统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汉族的文人充满悲观的情绪。纳兰性德作为一个提倡满汉文化融合的先行者,结交的朋友中有很多都是有才华但不愿意与清朝合作的汉族知识分子。他的举动在满清贵族看来,是背离社会主流的,这也就注定他的理想抱负是不可能施展的。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实际上是他的一种自悼,“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这并不只是对亡妻的思念,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哀怨,所以才更加凄切,让人黯然销魂。

纳兰性德以真情贯穿悼亡词中,将自己短暂人生中的痛苦倾诉于词中,一首首哀婉的词作里所蕴含的作者对坎坷命运的悲叹和对往昔美好的追怀构成了其悼亡词的全部内涵。对亡妻的怀念,对自己孤寂悲苦的命运,形成了其悼亡词独有的凄怆的意象和凄婉的意境,形成了真挚哀婉、孤寂悲凉的艺术风格凉,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