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鹰击长空186 2020-08-26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起来古代历史总会不断地重演。不不不,准确地讲,历史不会重演,而应该是: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治乱循环,盛衰兴亡,这是古代王朝几千年也摆脱不了的怪圈。这种宿命般的王朝周期律,让人不得不怀疑,到底是什么在支配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翻开历史书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但是我们认真去读,就会看到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演和轮回着。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权力金字塔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面对整个庞大的帝国,要维持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皇帝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他需要帮手,是谁呢?遍布天下各个衙门的官僚。皇帝只有依靠官僚,给他们权力、地位和待遇等,才能让官僚心甘情愿的帮助皇帝去管理天下。这样古代王朝的权力金字塔就形成了,皇帝身处金字塔的顶端,各级部门的官僚就是金字塔的中部,而平民百姓就是金字塔的底部。

这些得到皇帝赏赐官职、爵位和俸禄的各级官员走马上任。可是他们真的能一丝不落的执行皇帝的命令吗?未必,虽然皇帝身处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但是他未必能够了解所有官员的情况,而且离金字塔顶端越远,皇帝能够得到的信息就越少。

清末李元伯《南亭笔记》记录了一件非常荒唐的事。说光绪皇帝喜欢吃鸡蛋,一天要吃四个。光绪有次请他的老师翁同龢吃鸡蛋,说道:“鸡蛋真好吃,可这东西这么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光绪帝

翁同龢深知其中猫腻,知道是内务府的人虚报冒领,但又不便直说,只好推脱道:“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四个鸡蛋在光绪时期也就十二三个铜钱而已。而御膳房狮子大开口,开价整整三十四两银子。

皇帝身边的官员对于皇帝的圣旨“阳奉阴违”的做法屡见不鲜。更何况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呢?所以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压榨百姓,鱼肉乡里是很常见的。百姓的生活是好是坏一目了然,更何况遇到一些无道昏君,那么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这也就是老百姓总是希望有明君贤臣清官廉吏的原因。

这些官员除了欺压百姓,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利益结党营私,从而形成不同的派别,也就是古代的党争。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旧党争,明朝的阉党和文官集团的争斗。还比如在外敌入侵时,形成的主和派和主战派。

不论朝堂上形成什么样的党争,皇帝都是乐于看到的。只有大臣们分裂成两派,才能将自己的利益维持最大。只要皇帝聪明一点,就要让两派势力保持平衡,不会让某一派势力做大。

如果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一派势力做大,掌握实权,没有牵制,没有掣肘,没有制衡,那么皇帝就会被架空,甚至身首异处。只有两派势力保持平衡,互相牵制。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统治才能得到巩固。

康熙一朝就有以大臣索额图和明珠为首形成了索党和明党之争。然而两个人参加夺嫡之争,参与皇帝的家事,康熙就不能容忍了。他可以容忍他们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却无法容忍他们动摇国本。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康熙皇帝

于是康熙准备拿明珠开刀,他暗地里指使一名御史弹劾明珠贪污。至于明珠的罪名贪污,那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明党势大,直接弹劾明珠结党营私,就会牵连明党所有的官员。而明珠的党羽为了自保也会拼尽全力要保住明珠,这样事情就很难办了。而弹劾明珠贪污,就不会将明党牵连。

康熙二十七年,明珠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捕入狱,等待他的将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明珠为了自保也是铤而走险,想了一险招。他让一个名为索党,实为明党的官员告自己谋反。

结果康熙没有杀了明珠,而是将他放了,,只免去了明珠的大学士之位,不久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身边,而且还让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他去世。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明珠的计谋就是拉整个明党下水。因为谋反谋反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明党其他人身上。

这样一来,人多势众的明党为了保住自己,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这就不是明珠一个人在面对康熙,而是整个明党与皇帝对抗。

如果康熙皇帝真的将明党连根拔起,那么势必就会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皇帝就不好掌控局势了,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结果。所以他必须保住明珠,保住明党与索党的力量平衡。

小说《水浒传》中晁盖就是不会掌控局势,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梁山形成了宋江派和晁盖一派,宋江凭借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逐渐架空晁天王的权力最后取而代之。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康熙,时不时就会冒出几个权臣,比如王莽、曹操、杨坚、赵匡胤等,他们做大的结果就是将皇帝杀了,自己做皇帝,改朝换代。曹丕篡汉,再后来,司马家族兴盛起来,于是依样画葫芦,晋又代魏,这是多么相似的历史!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隋文帝

也有皇帝把权臣杀了,自己掌握最高权力,君临天下。比如汉桓帝把梁冀杀了,自己掌握实权;北周宇文邕把宇文护给办了,然后自己亲政;康熙把鳌拜给办了,而后自己亲政。

历史总是很奇怪,历史上上演的事还会重演。隋文帝杨坚从北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得了江山,创立隋朝;而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那孤儿寡母手中夺得了江山,创立了宋朝。奇怪的是,被抢夺江山的这两个朝代的国号都是“周”,被取代前都是可怜的孤儿寡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五百年春秋战国乱世一统六国,天下归一,标志天下由分裂走向统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三国正式形成,标志天下由统一走向分裂。魏晋南北朝大乱世开启。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秦始皇

汉太祖刘邦从秦王子婴手中灭了秦,王莽从孺子婴手中灭了西汉。隋文帝杨坚从北周静帝宇文阐手中篡位,夺了宇文家的天下。而宇文化及杀死杨广,算是报了仇。

唐高祖李渊从隋恭帝杨侑手中篡位,夺了杨家的皇位。而后唐玄宗因为杨贵妃殆政,爆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一蹶不振。

朱温夺了李唐的江山,而后李自成夺了朱明的江山。宋朝从孤儿寡母手中得到天下,元朝攻灭南宋的也是孤儿寡母。

清朝入关的时候是一个摄政王加孤儿寡母,清朝灭亡的时候也是一个摄政王加孤儿寡母。

元朝的宫殿有叫大明殿的,结果元朝被明朝所灭。明朝的宫殿叫乾清宫的,结果清朝灭了南明。公元1644年,李自成国号大顺,张献忠年号大顺,而清帝福临的年号顺治。

秦汉以后,一个较为长久的朝代的寿命一般都是两百年左右。比如西汉215年、东汉195年、东晋103年、唐朝289年、北宋167、南宋152、元朝98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这些王朝的寿命大多相似却为何没有超过三百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没人能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历史进程冥冥之中好像被某种东西控制,但是具体是谁?不知道。

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的皇帝可以分为三类:创业皇帝,守成皇帝和亡国皇帝。创业皇帝们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从死人堆里创建了新王朝。都知道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的道理,也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一般都是艰苦奋斗,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当新朝的统治基础得到巩固,王朝得到稳定。守成皇帝们开始登场了,他们有祖宗打下的江山,他们的路被人铺好。就开始躺在先帝开创的繁荣基业上面睡大觉,骄傲自满。整个王朝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陈胜起义

最后亡国皇帝最后亮相,荒淫无度,实施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蜂起,大好河山被断送。于是另一个王朝建立,然后重复这种事情。

且不说改朝换代这些很大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重演,就是不同朝代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

各朝各代中,皇帝们除了开国皇帝大多深居宫中“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经常围绕在皇帝们身边的要么是后宫佳丽,要么是宦官太监。他们是皇帝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由于妃子和太监能够接触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于是外戚和宦官代表的政治势力就出现了。

因为大臣们隔皇帝的日常生活太远,所以皇帝要依靠身边的人,不依靠外戚就要依靠宦官。西汉的灭亡主要是外戚专政,王莽篡汉。

东汉相继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两者的势力此消彼长周而复始的轮回。汉灵帝时期出现“十常侍乱政”,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宦官,引军阀董卓进京了,虽然宦官被铲除,但是东汉政府也名存实亡了。

东汉间接亡于宦官,可是后世并没有吸取教训。唐朝后期出现了皇帝都被宦官毒死,而且谁当皇帝也由宦官决定。明朝又出现大太监刘谨,再后来出现九千岁魏忠贤。

慈禧太后

还有吕后专政、武则天称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这又是何其的相似。“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邦布衣出身屠戮功臣,朱元璋布衣出身屠戮功臣,这又是何其的相似。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这是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没有过时,今天的人能用到,以后的人还会用到的。

古代王朝跳不出的三大历史怪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