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

 驿站hi0688 2020-08-26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

杨绛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躁动的青春里,我们不愿在某个地方久驻,也不愿沉下心去感悟,褪不去稚嫩的气息,逃不掉大千世界的庸扰。青年人,不如静下来,拾起一本很久以前写在必读书籍表里的书,用文字去沉淀青春,让生命更加厚重。

读书的时光里,没有孤独,没有烦恼,更没有沾染世俗的困扰。我只愿投入其中,跨过时间,超越距离地与作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会晤,讨论书作时的心迹与思绪。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就像向阳花总是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听从的是心的召唤,正是这份爱让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嗅出书的馨香,都能在孤独中以温情的手指在书的页面上摩挲不止。

在主动碰撞的激情中,书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理念智慧与我们的经历体会、思想情感互动沟通,相鸣相和。日子长了,我们便获得了对生命对人生最深切地认知与感悟。

人的一生当中,青年时期是最宝贵的,正如同八九点钟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充满了希望,有着无限的力量。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只要有了青年力量的支撑,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握住社会的主要力量所在。

今天的中华民族正在不断向前,而各种成绩的取得,成就的突破,都是与紧紧抓好了青年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青年官兵当中的一份子,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责任的千斤重,怎样让自己更好的践行捍卫国防、保家卫国的使命当中,如何让自己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多力量,这些都是对我们时代青年最好的考验。

从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我真切的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阅读是让青年人自我提升与全面展现的一个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当中,各种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作为年轻人,实际要学习的,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太多了,唯有俯下身子去,醉心于阅读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术,这样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更好把握人生的方向所在。

阅读,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其中包含着的内容实在太多,涵盖了一个人的灵魂,触及到了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有半点的浮躁,需要把身心都交给阅读的书目,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阅读的精髓所在。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青年人的视野应当做到开阔,不能局限于各种新鲜的知识内容,而应当俯身于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当中去,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有底气,在面对各种新的知识文化时,才能做出更加精准与到位的选择,这样的阅读才能更好的经受历史与实践的考验。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教师本是一个很执着的读书群体。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师变得眼中只有分数、只有成绩,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了。

不少教师已完全远离阅读,这太危险了。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更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

怪物来袭,给你一个基地,你能否抵挡住怪物攻城?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着,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

一个老师上课时,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现在的很多老师要么不读书,要么只读教材和教参,不说阅读史,就连基本的阅读都没有,他们所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肯定谈不上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当然更达不到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

有的教师即使读书,要么 “盲读 ”,未从自身需求出发,而是漫无边际、茫无目标地人读亦读,盲目追潮。

要么 “躁读 ”,读书心态浮躁,带着功利,为读而读,不能心存宁静,持之以恒。要么 “浅读 ”,读书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而不求细读精读。

许多教师不读书,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果真没有时间吗?是否有时间,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把这件事情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如果教师认为读书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时间;如果教师认为不重要,一定会找出很多借口,很多理由。

如果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我们会抽不出时间吗?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在课余时间,节假日,闲暇时候,旅途时光,等飞机、等火车的片刻,在晚上睡觉前,在早晨起来以后,甚至在喝茶的间隙,挤那么一点点时间读一点书,这些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一些教师不读书,原因是他们觉得书读了记不住。但是,记不住难道就白读了吗?读书就像吃饭,你不可能清清楚楚记得每顿饭吃了什么,但每一顿饭的营养都已经化作你的血肉渗入到你的身体中去了。

同样,你读的每本书也许也记不住,但你并没有白读,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化作你的精神营养融入到你的灵魂中了!

对于真正读书的人,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对于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这些的确都是不能称之为原因的原因。

读书,能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教师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教师作为 “读书人 ”和 “教书人 ”,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同样的道理,有书香父母才会有书香子女和书香家庭。

莫言曾说:“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很多家长,总是用双重标准来要求孩子和自己。

孩子不许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却天天追剧打游戏刷短视频;孩子必须早睡早起,自己却可以熬夜睡到日上三竿;孩子要爱阅读爱看书,自己却从来不摸书不学习······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必然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完成的心愿,非要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

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乐器,就让孩子苦练钢琴、舞蹈,多才多艺;自己学习不好,就整天逼着孩子考第一考名校······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的事情却不符合逻辑,经不起推敲。

我想,真正能够赢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用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可以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有效指导。

有了孩子之后,不代表家长就可以把自己人生未完成的课题,都安放在孩子身上,或者交由孩子去完成,那是不对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课题。

有了孩子,家长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经营好生活,给孩子传递勤劳、积极向上、坚强、不放弃等优秀的品质,而不是散漫、懒惰、消极、爱抱怨。

亲情与生俱来,并且陪伴我们一生。很多家长也总是调侃,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跟自己最亲,这仿佛是一种天性。对孩子而言,父母孕育了自己、抚养了自己、陪伴了自己,必然是自己人生路上最亲近的两个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因为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和自身的处境发生变化,想让孩子永远跟自己亲近,家长就要负责认真地陪伴和教育自己孩子。

然而一些家长却产生了这样一个烦恼:为什么自己对孩子很好,也处处为孩子考虑,可是发现孩子跟自己越来越不亲了,甚至都不愿意跟自己沟通,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自己。孩子若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疼爱、重视和尊重,那么必然愿意跟父母交心、时刻亲近父母。但是这样几种父母,因为做法或者方式不对,培养出的孩子注定跟自己不会太亲。

不负责任、非常贪玩的父母。年轻人只有结婚生子之后才能完全成熟起来,我们也见过很多人贪玩的年轻人在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就彻底收心了。

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从孩子第一声啼哭开始,我们就开始认识到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感也会瞬间爆棚。

然而有极少数的父母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不负责,不仅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还有着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甚至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在外面享乐,这样的父母必然不受孩子喜欢。

把抚养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的父母,部分年轻家长的育儿观念不是很强,甚至把生孩子当成了老人下达的一个任务。

在孩子出生之后,虽然他们也会给予基本的关怀和照顾,但是在潜意识里面,他们认为抚养孩子是老人的义务。

这类父母不仅自身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还往往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尽管孩子也能获得较好的成长,但是因为长时间陪伴老人,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对父母产生些许疏远感。

经常吵架、过度打骂孩子的父母。夫妻之间有矛盾是可以理解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掺杂一些棍棒教育也无大碍,但是有些父母却总是会在家庭中爆发矛盾和争吵,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产生压迫感和委屈感,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对于能不能打孩子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有着不同看法。其实适当打骂加上耐心沟通,这对于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但是惯用打骂来教训孩子,甚至充斥着负面情绪,那对孩子内心是莫大的伤害。

过于专横、不尊重孩子“我的孩子我做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态。诚然,如果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这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但是如果过于专横,那就是对孩子的一种限制。父母为孩子考虑、为孩子打点将来,孩子会感激你。

但是如果你把孩子的人生当成自己的一个规划,处处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甚至用布置任务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长,那只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还有一些父母,他们丝毫不听取孩子的想法,也不给予孩子基本的尊重和选择权,那么不仅会让孩子在憋屈的心态中扭曲性格,还会让孩子萌生叛逆心理。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也是父母孕育很久、倾注一切、陪伴一生的至亲,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跟我们非常亲近。

孩子愿意跟自己交心,长大了愿意跟自己沟通,时刻在乎自己、尊重自己,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理需求。

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上,当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时候,真心的付出一定会换来应有的回报。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

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物以希(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

《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

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那么读什么书呢? 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地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

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至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拆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

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书卷气就是这样一种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气质与风度。一位学者在谈及学习和修养时说:“人要有点儿书卷气。

”书卷气采自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人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

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一部经典,半杯香茗,一个人就富可敌国、贵比王侯了。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书让我们充实,阅读让我们睿智;书让我们谦和,阅读让我们博大;书让我们视通万里,阅读让我们永不孤独。‘‘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在书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

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之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打开书便打开了一扇面对世界的窗口,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审视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

日子长了,你就会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了。“唯书有色,艳于西子;”书卷气不可自封,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从来读书长精神,应与书籍伴终身。共勉!

作者;青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