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强国”之路只能用金牌来衡量?非也,看看我们身边吧……

 广东体育频道 2020-08-26

雅加达的圣火熄灭了,亚运会也正式进入杭州时间。

中国代表图总共夺得132枚金牌,依然大幅度领先第二三名的日本和韩国。但是相对于上届亚运,中国的金牌数也减少了19枚。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界限,中国体育在最近这10年,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金牌数都在不断减少。

但是金牌的减少,就意味着实力衰退吗?

竞技项目成色不变

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是中国队的传统六大强项,而这些项目都保持着一定的优势。这几个强项当中,举重由于禁赛无缘本届亚运会,而射击和体操均收获了8枚金牌。

乒乓球雪藏了马龙、丁宁和刘诗雯等主力,但是依然鹤立鸡群,三个单项都是会师决赛。同样跳水梦之队在亚洲夺金毫无悬念,通过亚运练兵陈艾森、曹缘、司雅杰等人也开始为2年后的奥运会蓄力。

在六大梦之队,最不让人放心的就是羽毛球队了。他们在雅加达赢得男团、混双和女双冠军。诚然,现时的国羽有点青黄不接,特别是男单和女单的项目上,都已不复当年之勇。

另外在游泳、田径和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军团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男女篮以及女排的夺冠,彰显出近年来改革的成果。

虽然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的金牌数减少了,但是在为“奥运练兵”的目标上,以小将为班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我们应该欣喜。

向“体育强国”迈进

 目前,唯“金牌论”也与现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有点背道而驰。其实,从2012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转型的观点。单单是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只能说明竞技体育发展不错,并不能达到强国利民的目标。而要达到强国之路,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让体育运动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面。

试想一下,10年前,你身边出现的健身房仅仅是高端人士的娱乐场所;10年前,提出一齐跑步,你肯定会嗤之以鼻;10年前,你肯定想象不到每间公司都会有“体育”联谊……

现在,你身边的健身房成为标配,你身边跑步的人群越来越多,各种群众性参与的体育运动如雨后春笋般。是的,10年来,这些都在我们身边悄悄地改变着,全民健身再也不是一句空话。而且这种变化,早已不局限于一线城市,这次亚运会上夺得金牌的中国3x3男篮,就是一支来自广东东莞,全部由业余球员组成的队伍。

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的普及,这些相比起拿多少块金牌,孰轻孰重……

10年间,我们的金牌在减少,但是体育与普通老百姓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

体育的含义,不再只是“金牌”,而成了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东西。

这样一种可喜的变化之下,谁又会认为亚运会的区区几十枚金牌的差距,是衰退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