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文化 | 屈原及先贤在岳阳的部分诗赋解读

 书韵闲话 2020-10-20

岳阳之名因岳阳楼而生,岳阳楼因得地利洞庭湖而饮誉遐迩,巧又遇着个范仲淹,一纸《岳阳楼记》而名震天下。岳阳于今辖临湘、湘阴、汨罗、华容、平江及岳阳本区市。说其名气最早最大的还是汨罗,讲汨罗,也意味着岳阳。其实,岳阳本区这一块,古称巴丘。按甲骨文考证,其实巴就是蛇,巴字上面的的长方块原本是一椭圆中加一点,代表蛇头,下面的弯勾代表弯曲的蛇身。巨蟒在洞庭湖里兴风作浪,却不料后羿杀了它。死后蛇骨堆积如丘,此地始有“巴丘”(巴陵)之名。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置巴陵郡。随开皇十一年(591年),才有人因此地有个天岳山(幕阜山)而改为岳州。改岳阳则到了唐开元四年(716年),左丞相张说手里。秦并六国,岳阳市大部分地区属洞庭(长沙)郡罗县。屈原沉江,云梦辉煌的顶点在此。

所谓云梦,江北为云,江南为梦;江北有江汉平原,江南有洞庭湖平原。洞庭湖平原,东岳州,西鼎州,北澧州,南益阳,实为南楚地区。楚武王开发濮地,早占有之。屈原本楚人,与南楚有分不开的血肉关系。从  金文看洞庭二字: ,同 ,就是洞。周围是平的,下面有口,口内藏水。      庭字,人从里面走出。屈字,人弯曲着出来。原字,里面有水。《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是,平原多水,宜人出没。真乃天作之合。屈原与洞庭有不解之缘,难怪他晚年逡巡于洞庭,上下求索,湘资沅澧,皆有其足迹。不仅地下文物可以作证,而且,我们可以从屈辞中找到他在岳阳的心路历程。


屈原所创作的楚辞,史传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等作品。其中波及到岳阳行吟的,有不少。今从里面挑选几个妙句,进行一些解读,以就教大方之家。

《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过沅水湘江徘徊洞庭,再又南行呵,直到达舜帝面前,我要陈述我的悲愤。

《九章-惜往日》: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面对沅湘的深处洞庭湖呵,(想到前程的黑暗,眼不见为净。)于是我要狠心跳下湖去。

《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驾着龙舟往北行,(涔阳在北)在洞庭湖南又转弯改变航向呵。

《九章-怀沙》:1.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在南楚的汨罗江边来回走动,思索着这伤心总没有释怀的一天呵。2.浩浩沅湘,分流汨兮。——浩浩荡荡的湘水(沅湘,偏义复词,强调湘。),汨罗江是它的支流呵。

《九章-哀郢》:1.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准备要坐船浮水而下,离开长江,而上洞庭。2.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在陵阳(即巴陵、岳阳)又往哪里去呢?淼淼烟波,哪里是南渡的归宿?

《九章-抽丝》: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沿长长的急湍的流水,迎逆流而上江潭。发狂似的回看南行的水路,聊以沉醉而得到暂时的快乐。(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汨罗、汉寿,均有江潭。)

《九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可怜南楚三苗没有人了解我的心呵,清晨起渡,过长江,过湘江,(历尽辛苦。)

《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品种橘子树,习惯于长在这里。生来命运,不能移栽,只适宜南楚呵。

《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卑只。——(江南美女)腰肢细小,脖子长而秀气,好似北人带钩束腰束过后的样子呢。

《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赞美南楚有炎帝的崇高德性,喜爱月桂有耐冬的荣誉。

愚以为,辞中所指的南州、南夷、南巢、南土、南国等,皆指南楚。同义词的变换,为避免重复矣。

 三

古人于岳阳悼念屈原的辞赋举例分解。

贾谊 。屈原死于前283年,贾谊出生于前200,二者相距不到一百年。对于屈原的生死传闻,应该是了解的。其所写的《吊屈原赋》,不能不可信。所谓屈贾之才,命运相比。贾谊遭谗,23岁被贬长沙,做长沙靖王吴着(吴芮的后代)的太傅。离开长安来长沙,过洞庭途经湘水汨罗江,见屈原投江遗址,闻屈原投江传说,思屈子栋梁之材,卓尔不群,“忠而见疑,信而被谤”。不忍泣下,感慨不已,遂写下这篇赋。全文三段,笔者取最后一段,以证: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意思是说,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我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我是不是应该打算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贾太傅感觉政治仕途上和屈子一样,治国理想得不到申张,鹏程难展,抨击当朝政府不识贤愚。同情屈子,同时也是为自己鸣不平。不得已,远离这个混浊世界吧。为了把这种心情,充分地渲泄出来,行文如当面质疑,层层剥皮。反问句式多,以反求正 ;比兴手法,以此喻比。所征事物反差极大,凤凰、神龙、骐骥与蛤蟆、水蛭、蚯蚓、蝼蚁。盖屈辞之遗风也。

颜延之 。南宋人颜延之学识渊博,宋武帝刘裕很喜欢他的辩才与学问,官位升迁为尚书仪曹郎、太子中舍人。待宋少帝即位后,傅亮、徐羡之专权,嫉恨颜延之扬才露己,乘机告他贪赃枉法误国,被贬为员外常侍,外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一带)太守。颜延之在赴任途中,经过汨罗江。湘州刺史张邵素仰其人,不为当时风气所扰,请他作记祭屈原,一替名人留痕,一替延之喷气。心心相印,一拍即合,作此祭文。现录《祭屈原文》一、二段。

惟有宋五年月日,湘州刺史吴郡张邵,恭承帝命,建旟旧楚。访怀沙之渊,得捐佩之浦。弭节罗潭,舣舟汨渚。乃遣户曹掾,敬祭故楚三闾大夫屈君之灵。

兰薰而摧,玉缜则折,物忌坚芳,人讳明洁。

意思是说,大宋元嘉五年某月某日,湘州刺史吴郡张邵,遵奉皇帝之命,在过去楚国的土地上,竖起刺史的旌旗。访问屈原的遗迹,寻找他投江的地方。在汨罗潭边停住节旄,洲渚旁泊下了船只。于是派遗户曹掾某某,祭奠楚国三闾大夫屈君的英灵:

芳兰因为香气而受摧折,美玉因为质地细洁而遭毁坏。物品忌的是坚硬芬芳,人格忌的是明智高洁。

首起,讲题辞前提,是为规矩,虽是抬举张邵,但也是为自己扫身子,避免再出风头之嫌。第二段题诗四句,每句四字,两两对比。色泽分明——兰与玉;亮节对应——坚芳与明洁。这是宋玉赋体发展的分蘖,四字格骈体文的灿烂,读起来琅琅上囗,节奏感强,印象深刻。

 

韩愈。 《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这首七绝,历史沉淀很深。上两句写古。“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岸上有“猿愁”,曾记“两岸猿声啼不住。”“猿鸣三声泪沾裳。”湖里鱼跃,李白“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注意,汨罗江“自古流传”,流传的是世事难料,流传的是尔虞我诈,流传的是屈魂不散。下两句写不尽遗憾。到处只有萍草野藻遮蔽,人都哪里去了?找不到一点祭奠的氛围。只是遥远地仿佛听那渔父扣船舷而歌。渔父和屈原各陈观点,都有道理。渔父说服不了屈原,又为其高尚情操打动,只得默默无语,摇桨而去。所以“空”!没有什么,只留下空空的叹惋。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

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还未过长江,即接到改贬永州司马的诏令,受到更为沉重的打击。在赴永州途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由洞庭湖上溯湘江,来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呵,岳州与永州,湘水与潇水,一个在君尾,一个在君头,翘首相望,血管里流淌着一样的情,眼睛里喷射出一样的火,虽时空阻隔,心有灵犀一点通呵。感悟涌上笔头,一挥而就《吊屈原文》。这里取前后两段,以滋来者。

吊屈原文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大意是说,先生逝世后约一千年的今天,我又一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为访求先生的遗迹我来到汨罗江畔,采摘杜蘅向先生敬献芳香。愿先生在荒茫中能顾念到我,我希望能够向您倾诉衷肠,从而后辈感到无上荣光。    

我为现在的那些当官的悲哀,他们中有哪一个关心国家的治乱兴亡!他们只担心自己的俸禄不多啊,又发愁自己的官运不昌。我只好反身自守默不作声,因为我也难以实现我的主张。既然这恶劣的世凤难以改变,我只有长怀先生永不遗忘!

吊辞借古讽今,“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对当时从政之人不辨政治是非,进行了尖锐批评,对打击迫害屈原的守旧贵族势力进行了猛烈抨击。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屈原正直纯洁、坚贞不渝。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着对奸臣的愤慨和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全文采用屈原辞赋的形式,六字句式,两句一组,“兮”为前句末,帮助语气婉转,韵律感强,突出江南特色。

杜甫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名冠第一;如以写实面百姓苦楚而言,可谓自古空前。《登岳阳楼》这首五律是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快到过年了,船到岳阳。岳阳城西门门楼即为名播天下的岳阳楼,登楼可望洞庭壮景,天晴如一硕大明镜,天地都浮在上面;风雨如海市蜃楼,使人翻动心海的波浪。杜甫舍舟登楼,本想一舒望眼,稍释郁怀,却不料被眼前浩渺动荡的洞庭湖水触动了家国之忧、身世之慨。诗云: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过来为: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从颔联写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来看,湖水之大,竟把吴楚二地分裂为东、南两个方位;洪涛鼓荡,使人觉得整个天地日日夜夜都在随之而沉浮。有一点需要提醒,洞庭湖俨然成了吴国和楚国的分界线,洞庭湖是楚国的,楚国是古老的。为什么“乾坤日夜浮”?因为古老的楚国,有屈子的冤魂在影影绰绰的浮动。同病相怜,作者从屈原想到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而战乱仍在频繁,“戎马关山北”,自己不被起用,报国无门,不禁“凭轩涕泗流”。作者以景喻情,将身世、时局的感受寄寓其中。写湖水的广阔,寄寓着身世孤微的感叹,与颈联内容相照应;写湖水的动荡,寄寓着时局动乱的感受,与尾联内容相吻合。二句所写的景观,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物,既具洞庭之形,又具作者之神,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作家的特定心境下的产儿,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真德秀。(1178—1235年),南宋时理学家,官至理宗朝丞相。他是程朱理学的得意后学,主张重道轻文,政教合一,才学合一,经世致用。他认为屈原就是这样一位魁斗,一位先哲,值得他顶礼膜拜。曾往岳麓学府途中专至屈子投江处寻觅、拜谒。绍熙年间,真德秀继朱熹守潭州,这年端午节恰逢朱熹启动的修缮汨罗屈子祠工程竣工,他亲临汨罗,主持了竣工典礼,撰写了《祭屈原文》,主持了祭屈大典。今截取二节如下:

岁蒲节之来临兮,洁瓣香而招魂。伊南阳之吉里兮,祠妥灵而尚存。

 葬鱼腹而不悔,播千古之清明。

就是说,以苍蒲、艾叶、金银花、雄黄为标志的今年的节期到了,到处散发着纯洁的花草的香味,子孙们举起祭牌,围拢来招唤屈大夫的灵魂呀!大夫归来,后人兴旺。您在南阳故里的祠堂,很吉祥,保管得很好,不受惊吓。

 放心吧。,我们知道。您骨气很硬,即使沉江安葬在鱼肚子里了,也不后悔。您的清白,您的高风亮节,会千古播放,芬芳冉冉。

真氏依然用楚辞的韵味抒情,扣得很准,重点扣住矢志不渝,以身殉国的精神,回肠荡气。伴以子孙的孝顺,告慰先灵。

曾国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毛泽东曾说,独服曾文正。可见其了不起。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写有《得郭筠仙书并诗却寄六首》,其二云:

大雅悲沦歇,斯文久不尊。至情宜倔强,吾道有篱藩。仰首呼虞舜,狂歌答屈原。自非君子性,兹意固难论。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呵,清平礼乐世界已经消失了,斯文扫地。我想中兴大清江山,意志坚决,进击不已,无奈前进的路上,反叛不尽,阻碍太多。抬头呼唤虞舜显灵,放歌回应屈原忠心。我承认我不是善自养性的人,但是这又怎么说得好呢?曾国藩用血肉之躯苦苦支撑,待他拼死奋战,精力耗尽之时,他才发觉清王朝已经如粪墙朽木,根本无“中兴”之望,不禁悲从中来,吊屈原,伤古今。在乱世之中,他渴望能够出现虞舜太平世界;在梦想破灭之后,只得像屈原一样怀绝望之心离开朝廷,自绝沉沦。此情此意何等沉重!

 据文献记载,历代来汨罗祭祀屈原的官员还有,汉代汉南太守程坚,唐代袁州刺史蒋防,东海郡守徐希仁、马抟,后梁潭州刺史、武安军节度使、楚王马殷,咸阳县尉肖振,宋奉议郎、湘阴知事胡嚞,元湘阴州守宋仲仁、孙天才、刘行荣,明给事中、湘阴知县戴嘉猷,户部尚书夏元吉,湘阴知县余自怡,清代有兵部左侍郎郭嵩焘,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左宗棠,贵州布政使李元度,湘阴知县陈钟理。甚至于当代开国领袖毛泽东,也非常敬佩屈原,武汉视察,题诗古为今用。

笔者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想说明二点:洞庭湖区有屈原的足迹,屈原晚年的吟咏呐喊若隐若现。若非如此,难解屈辞之说,而在此吊屈的古人,岂非疯子?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财富丰富,精神理想却有崩溃之危。实须告诫青年人,学习屈子精神,不要数典忘祖,不认老子。我们更需要的是德姓,爱国爱党,公正忠诚,独立不阿。

本人特以一副对联作结:

屈子洞庭波国运

罗台辞赋励人生


作者:于 省《和鸣》原主编,湖南学者、作家、书法家,常德市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