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适:只唱一句导板的孟小冬

 lsjxs 2020-08-26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舒适(1916419——2015626日),男,原名舒昌格,浙江慈溪人。1938年后任青鸟剧社、上海大同摄影场、金星影片公司演员和编导。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曾主演《林冲》、《水上春秋》,在《红日》中饰演张灵甫而家喻户晓。导演过《绿海天涯》等影片。 


舒适先生所写的这篇文章原刊在《中国京剧》杂志。上期推送时我们也曾做过分析,在我们找到的程砚秋、孟小冬、杨宝森先生合作的《武家坡》是1945年为庆祝蒋介石10月31日诞辰的义务清唱,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北平广播电台录制的,按播音员解说的“我们特地把这天的清歌记录下来,送给程先生以为纪念”理解,这一录音有可能不是直播。从这个残缺的录音中我们听到,“大嫂请了,阳关大道哪有失迷路途之理……”应该是孟小冬先生的声音,杨先生的念白是不会将“阳关大道”的“道”字、“烦劳大嫂传话”的“话”作尾音上挑处理的。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孟先生就不是唱完一句“一马离了”就离开,而是唱完整段后,与大嫂对话结束才走的,之后的戏才是杨先生接唱的。如果说舒适先生和王吟秋先生所记没有错误,那么程砚秋、孟小冬、杨宝森在电台的录音至少还有一次。

电影表演艺术家舒适先生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和孟小冬同台唱过戏?”问昨我没头没脑,使我茫然。不错,早年我既是个戏迷又是电影演员,所以能有机会和诸多京剧名角在义务戏中凑热闹,但从未和孟小冬同台演出过,也没有机会认识她,这是从何说起啊!朋友把94年第5期《中国京剧》给我看,在29页李志杰的回忆文章《珠联璧合群星争辉——记一次京剧电影相声名家的联合演出》中提到我和孟小冬、李玉茹同台演出《法门寺》。文章引起了我的回忆……

45年秋天,我们艺友剧团正在北平中央电影院演出话剧。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负责前台的京剧演员李世芳、周和桐、张盛利等,倡议在音乐堂举行盛大庆祝会,邀我们剧团参加,剧目是《法门寺》,派我演刘瑾。可是我不会这出戏,周和桐自告奋勇负责教我。时间紧迫我感到为难。可这又是义不容辞的事。好在那时年轻记性好,又有些舞台经验,就硬着头皮答应了。怕演出时出差错,特烦周和桐充当检场的,拿着小茶壶站在我旁边把场。揉脸他也由他一手包办。

孟小冬先生珍贵录像

演出了,前面的节目如名家的相声、口技,马富禄、李金鸿的《小放牛》,谭富英、陈丽芳的《武家坡》等,我这现钻锅的'羊毛'自顾不暇,化妆室离舞台又远,想听什么也听不见,因此没留什么印象,要不是李先生提醒,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最后是《法门寺》,有我们剧团演员参加演出,好歹总算对付过去了。这出戏的演员,我的回忆大致与李先生相同,但是扮演宋巧娇的不是李玉茹,而是梅兰芳先生的弟子、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48年冬飞机失事罹难)。扮演赵廉的是我们剧团的演员田振东。因为不带《行路·大审》比较简单,并没有请孟小冬。如果孟小冬演,至少也要带《行路》唱大段'郿坞县在马上……'


讲起孟小冬,倒有一段故事值得一提。在我们演出不久,又传来程砚秋与孟小冬为了庆祝胜利,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唱《武家坡》的消息,真是振奋人心轰动一时。那时王吟秋刚拜程砚秋为师,通知我到电台一饱耳福。电台人很拥挤,播音室门禁森严进不去,只能在休息室听广播。却不料孟小冬得了病体力不支,可是她还是拖病到电台。为了表示心意,她勉强唱了一句导板'一马离了西凉界'就离开电台回去休息了。由早已准备好的杨宝森接唱原板,与程砚秋合作唱完此剧。

事隔半个世纪,年已耄耋,自己也难以相信自己的记忆。最近我为百花金鸡电影节颁奖到了北京,特地请教了王吟秋。他的回忆与我是一样的,证实了'只唱一句导板'的真实性。以往一出戏由两个角儿前后分着唱是有的,但是只唱一句导板,恐怕除了孟小冬就没有别人了。这也算是菊坛的一段珍闻吧!不知听过当年广播的戏迷还记得起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