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一提学习就很丧?告诉你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

 赵氏教育 2020-08-26

新学期即将来临,孩子们又要开始过天天学习的日子了。

不少同学,本来高高兴兴,但一提到学习,整个人都变得很丧。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成为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其实,没有孩子天生喜欢读书,喜欢上学。

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被训练和被培养的。

01

孩子为什么不爱学?

孩子不爱学,除了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更主要的原因是:

主观意愿上不想学——因为学习没有带给他们良好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很多时候,促使我们学习的不是“兴趣带来的喜欢”,而是“擅长带来的成就感”。

总结一下,孩子不爱学,主要是以下四点原因的集合表现:

1. 对知识本身没兴趣;

2. 没有从学习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3. 学习压力长期过大,选择性逃避;

4. 尝试改变,但缺乏毅力,没有坚持到见效的那一天。

学习兴趣属于孩子求知的内在力量,具体表现为能够“持续、专心致志地研究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认为某一学科没有意思,只是孩子缺乏“直接兴趣”。除去直接兴趣,父母要从孩子的“间接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学习。

间接兴趣指的是:人在做某事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或良好体验后,爱上某项学习内容。

能够保持学习兴趣、对各个学科接受度都很高的学生,一定是很优秀的孩子。

是所有孩子都天然地对学习有兴趣,更多的孩子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间接兴趣”,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对知识本身并没有强烈的兴趣,但他只要保持间接兴趣,只要静下心来钻研知识,那么也可以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如何做,才能发挥间接兴趣的强大作用呢?

02

怎么训练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持续的努力

决定成绩提高与否的关键,不是我们有多聪明,而是我们对此多感兴趣,以及我们的学习效率有多高。

某科研团队研究了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大约3500名公立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

研究发现,真正影响学习成绩的是学习的过程。

以数学为例,不少学生成绩慢慢提高的孩子表示:“做数学时,我越用功,表现得越好。”

即使他们开始时成绩并不好,但持续性的努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持续的进步和成就感。

有效的方法

以数学为例,找到数学思路之间典型联系的孩子,比起那些使用粗略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的孩子,进步要快得多。

至于每科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除了向任课老师和班里的学霸请教,也可以多多关注公众号里的学法分享。

许多方法,同样只要坚持,就会慢慢形成习惯,最终成为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生活中勤于思考

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思考。

比如“从家到学校大概多远”这个问题,就有很多估算的方法。

例如数地铁的站数,公交车开的时间,走路的时间,路口个数,或者是周围的地标性建筑等等。

我曾经拿着一个房地产广告“开车30分钟直达国贸”问学生:

你们觉得这个楼盘离国贸多远?

你觉得开发商会尽可能把距离说得近还是远?

如果假设开发商没说谎,他少说了什么?

孩子们回答:车速。

我又说:

在不堵车的时候,高速的限速是120公里。

所以夸张点,这个楼盘可能离国贸60公里,而就算保守一点,估计最近距离国贸也有40公里。

最后再结合这个楼盘的价格,大概不到25000一平,所以我们的猜想是科学的。

思考的习惯,不一定在学习中培养,在生活中也可以。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持续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原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给出了9条建议,现在推荐给大家。

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

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父母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

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千万不要为了面子逼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

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式,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父母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答案是后者,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

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思考的习惯。

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受到鼓励的人总会更容易成功。
我的一个学生初二学物理,第一次考试大家都90 分数,但这个学生是为数不多100分的。
我当时当着全班的面夸奖她,认为她是非常有天赋的孩子。
结果第二次第三次,这个学生都考到满分,每次都第一名。
随着知识越学越多,一学期下来,大家的分数慢慢拉开了。
但当别人80多时,她仍是100分。
那时候,我认为这个女孩子很有学物理的天赋。
直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这个女生翻出第一份试卷,才发现那次老师判错了,她第一次根本没有满分。
但就是因为第一次享受到了特别的嘉奖,再加上之后的持续努力,这个孩子的物理水平,已经比别人好很多了。
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

对父母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
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
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道题,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父母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中学生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父母。
孩子学习时,父母最好别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要站在门口监督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BLA BLA TIM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