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建斌:深圳40年 年轻人成就了深圳!

 goldolive 2020-08-26

编者按

深圳,一座短短40年时间迅速崛起的城市,创造了全国、乃至全球极其罕见的发展速度。这种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批批从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聚拢而来的“新深圳人”,他们也是深圳40年成就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在这些人之中,一直都把深圳当成自己第二故乡的吴建斌,可以说颇具代表性。这位在深港两地工作、生活长达三十多的地产高管,对深圳发展了如指掌,更对这座城市未来充满期待。在他心目中,是年轻人成就了深圳,为深圳注入全新的活力!

罗湖往事拾趣

专访吴建斌的念头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一书出版引起行业轰动之际,便对这位集阳光控股执行董事、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作家、摄影师于一身的地产老将充满好奇:在理性与感性思维的交织、碰撞下,他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就在2020年7月,吴建斌历时三年著成,内容跨度长达三十五年的新书《心若静 风奈何》正式出版。以作家的身份,吴建斌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是他时隔两年多再次出版书籍。一位明星经理人,却还能保持高效出版节奏,实属难能可贵。

有意思的是,这位辗转于北京、香港、佛山、上海多地的房企高管,在书中对深圳着墨颇多,他到底对这座新兴城市怀着怎样感情,愿意通过镜头、文字多维度展现深圳别样风情。

回忆起深圳,要从1987年2月吴建斌被派去香港工作说起。当时吴建斌从工作了31个月的北京出发,怀惴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前往香港。途经深圳罗湖海关,他印象深刻的是广场前不远处的深圳火车站,不过当年小商小贩颇多,环境嘈杂,做什么生意的人都有。


那时候的吴建斌可能没有想到,此后三十多年,他将频繁穿梭罗湖口岸,成为港深双城工作、生活的“候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把家搬到深圳之后,出入关的频率大升,至少一周一次回来,相当于一周要过四次关,分别是过深圳关两次,过香港关两次,这一切都发生在罗湖。

在书中一篇名为《罗湖往事拾趣》文章里,吴建斌详细记载了这段通关经历。罗湖口岸,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陆的第一口岸,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许多内陆人前往香港,罗湖口岸可以称得上是首选,这里留下太多记忆,这一点,对于吴建斌来说同样不例外。


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内陆和香港往来日益密切,通关人数与日俱增。而吴建斌每周都要频繁过关,他也熟能生巧,逐渐摸索出一套如何快速过关的攻略。

特别是遇到各种节假日过关高峰期,能够从排成长龙人群中找准机会,比如尽量顺着通道两侧走,只有前面稍有空隙,就能见机前进几个位置,节省过关时间。吴建斌在书中提到,有一次,赶上清明过关,大量回乡祭祖同行者拥挤在一起,场面异常火爆,过关时间比平时多花了三个多小时。

那个年代,深圳城市设施还比较落后,一场大雨能让排水系统全面瘫痪。吴建斌迄今还记得1993年7月过关刚进入深圳,就遇到暴雨,结果罗湖很多低洼地带都遭遇“水浸街”。

当时,吴建斌带着沉重的行李,一路蹚水赶回家。行至最深处,积水甚至漫过脖子,全身混透,不少地方还遇到电线杆被冲倒,断电关灯,摸黑前行。虽然最后安全到家,但却筋疲力尽,因寒得疾。

在对话过程中,他还提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年,广州到深圳的路况不好,交通不便,夫人要回西安老家,他们坐中巴从深圳走了五个小时,才到广州机场。吴建斌把夫人送上飞机后,重新乘车返深。结果,夫人飞机到了西安,他还没能从广州回到深圳。

虽然在早期深圳没少吃苦,但鹏城的快速发展,更令吴建斌刮目相看:“那时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到处都是塔吊、工地,路也不通。而三四十年之后的今天,深圳的硬件方面几乎要超过香港了,可以说一天一个样。”

深圳四次搬家

“深圳变化太大了,真是不敢想象。”三十多年来,吴建斌随着城市发展,在深圳经过四次搬家,从罗湖到莲花山,再搬到南山前海,再回到福田香蜜湖附近。不得不提的是,他搬家的路线跟深圳中心的迁移路径有着惊人的暗合——从罗湖到福田,再到南山。

吴建斌在深圳第一处住所,正是老东家——中海在深圳1983年开发的首个项目:海丰苑。当时为了给职工提供住所,公司把海丰苑部分房源作为员工宿舍。

吴建斌分到一套单间,面积不大,仅够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但位置不错,离罗湖口岸大概1公里左右,路对面就是当年名振一时的国贸大厦,这栋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地标建筑,至今仍是特区速度的重要象征。

第二次搬家在1995年春天,吴建斌赶上了房改福利,这次他搬到位置福田区莲花山附近的海连大厦,这是吴建斌自己拥有的第一套房:80多平方米的两房单位。住所面积变大之后,吴建斌才开始有了写作的空间,当时在写小说,没书房,在婴儿床旁边放个小凳子,开始了早期文学创作生涯。

在福田住了大概有五六年之后,吴建斌就搬到深圳南山区,他买下了阳光棕榈园160多平的大户型。“当时南山区还没有现在这么热闹,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那边置业。公司房子卖不出去,就动员内部员工去买,价格不算贵,房价才5000多元/平。晚上出去散步都不太敢走太远,很多地方又黑又暗,路上行人不多。”谁能想到,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南山区多个楼盘价格已经超过10万。

2010年,吴建斌迎来第四次搬家,迁往深圳香蜜湖1号。这个楼盘在公开市场竞得,地价创了近万元的天价。这个容积率仅为1.4的社区,号称香蜜湖最后一块低密度用地,一度是全国瞩目的地王项目,被誉为奠定“深圳第一豪宅”的江湖地位。

“其实,四次搬家有个大致线路,一开始比较繁华的是罗湖区,紧接着是到了福田,后来南山前海都发展起来了。”吴建斌对搬家做了小结:“特别是自从西部通道开了之后,到香港方便,再加大湾区开发需要,深圳整个重心向西移。”

深圳市中心的变化,反映了深圳整个时代变化。吴建斌强调:“我原先一直觉得西部不可能发展起来,记得有一次从罗湖到蛇口,曾经走了三个小时,交通都这么困难,还怎么发展?但现在,只要二十分钟就到了。特别是南山,之前没有深刻印象,但入住之后,每天看着南山在变化,尤其是国家把前海变成自贸区之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

除了城市中心迁移之外,吴建斌深圳四次搬家,背后折射出深圳人居环境不断变迁。随着深圳迅猛发展,居住水平逐步提升,从员工宿舍到首套自己住房,从大户型到豪宅社区,每次搬家历程,也是很多在深圳打拼的奋斗者曾经的共同成长历程。

提到深圳打拼,年轻人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吴建斌对深圳评价的关键词就是“年轻”,他详细解释称:“深圳就是座年轻的城市,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年轻人有活力,年轻人有创造力,年轻人有冒险精神,全集中在深圳。所以,深圳这个城市能发展到今天,其实最大的感受就是年轻人成就了这座城市。”

深圳的改变主要是年轻人的改变,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是深圳独具物色的亮点。这座城市有了高科技和城市的活力,就能始终和世界的脉搏一起跳动。

但是,吴建斌同时指出深圳土地的供应量不够,所以,深圳房价高居不下。最主要还是这座城市太有吸引力了,吸引了全国、全球各地不少人才源源不断涌入,特别对新经济、对高科技感兴趣的人群越来越多,屡屡超出规划的预期。

在专访尾声,吴建斌应邀对深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酝酿已久的祝福语:

“在深圳工作生活了大概有三十年,对这个城市充满感情、充满感激。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期待深圳越来越年轻,保持年轻人的冲劲,永远想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挑战,祝愿这个城市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