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语文90秒:下一个“蒋昌建”,是你吗?

 课标网天天语文 2020-08-26

天天语文伴你第187

下一个“蒋昌建”,是你吗?

1. 1993年8月,狮城新加坡进行了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这场辩论赛,后来被称为是“狮城舌战”。参加这场比赛的选手,都是来自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

代表中国出场的是上海复旦大学队。蒋昌建,是那场辩论赛中的四辩。

蒋昌建他们的辩题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他们抽取的是“人性本恶”。

2. 最终蒋昌建成为最佳辩手。担任四辩的他,陈词中那一句“朦胧诗”,被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为“词锋锐利,反应敏捷”。

如今,仍有很多人回忆着:“那时候我们模仿蒋昌建说话和表情,梦想有一天像他一样气势如虹。”

3. 让我们再现当时蒋昌建“陈词”的句子: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

当蒋昌建引用顾城的这诗句后,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一句“朦胧诗”把辩论赛推向了高潮,也成就了蒋昌建的人生道路。

4.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

今天,我们在“课标网·语文大课堂”中,给同学们安排了“朦胧诗”的内容,目的是诵读、背诵“朦胧诗”中一些经典的篇章,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也许,下一个“蒋昌建”,就是你!

明天开始,我们在“公众号”中,将陆续推送“大课堂”中的精选内容。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老师,我们能否不学《囚绿记》?

2

李白的“才”,被“用”了吗?

3

苏东坡杜撰典故,行吗?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免费收听、收看、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