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语文90秒:《我和我的祖国》,为何那么美?(4) ——语言美

 课标网天天语文 2020-08-26

天天语文伴你第191

《我和我的祖国》,为何那么美?(4) 

——语言美

1. 再说语言美。

歌曲在第一次录制时,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歌唱家李谷一,在第一次录制该曲时,觉得“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意思有点别扭,唱起来不顺口。于是,就把它改为“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和我诉说”。把“脉搏”改为“温情”,意思明白清晰了。

当李谷一告诉词作者张藜后,哪知道,张藜认为“不行”,他坚持自己的“脉搏”,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一般的语言”。

2. 可见,歌唱家认为用“温情”美,词作家认为用“脉搏”美。

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竟然是,张藜出版时歌词写的是“脉搏”,李谷一歌唱时唱的是“温情”。

“用……脉搏和我诉说”,语法上确实费解,但,给人以联想、想象的无限空间,这确实是“诗的语言”,多解、多义,难以“直译”。

“用……温情和我诉说”,语义上更加通顺,更加口语化,通俗化,这确实是“歌的语言”,听得清、听得懂。

3. 整首歌词中,还有两个“经典”的词语:“袅袅”、“小小”,叠词叠韵,再加上音乐从“我歌唱每一条河”的高音的“扬”,到“袅袅”、“小小”时舒缓的“抑”,使得两个词语,在整首歌中显现出无穷回味的意味。

4. 这首歌,语言普通、平实,摒弃了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词汇,它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的情意。

“诗的语言”,“经典”的“叠词”,又以“第一人称”抒情,真美!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我和我的祖国》,为何那么美?(3)——音韵美

2

《我和我的祖国》,为何那么美?(2)——修辞美

3

《我和我的祖国》,为何那么美?(1)——意象美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免费收听、收看、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