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语文伴你第453天 303分的顶替者,怎么能毕业? ——作文多角度思考(1) 1. 山东农家女陈春秀16年后偶然发现,当年被他人“顶替”上了大学。此事曝光,社会哗然,然而一查,竟然查出了200多个相似的案例。 人生被人“顶替”,正是人间奇事、怪事,人们愤怒地宣泄着各种不同的情感,抨击的角度基本集中在管理、录取部门以及“顶替者”的道德等方面——这属于“单一”的思考角度。 对此,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换一个角度”思考。 2. 一位考分303分(与大专分数线差了243分)的“顶替”了考分546分的,竟然顺利就读,并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我们的大学这么容易混啊? 如果,一位小学生跨越初中,直接就读高中,最后毕业了,那肯定不是“神童”,就是“天才”了,因为基础教育,有着严格的“考试体系”。然而,距离大学录取分数线将近200分,也就是只考了“规定”的一半分数,竟然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大学的“专业要求”有标准吗? 3. 所以,200多位“顶替者”,没有一人是在学习过程中被发现的。 假如,我们的大学“学业管理”有明确的、严格的要求,那么教授这200多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疑问、有责问:这么差的学生,怎么考进来的? 这等荒唐,不应是“被顶替者”的偶然发现,而应该是学校教师的必然发现。 但是,没有!? 4. “南郭处士”该唾弃,但“齐宣王”的管理确实有问题,三百人一起“吹竽”,日子好混;齐湣王“好一一听之”,“南郭处士”只能“逃跑”了。 难道,今天大学还是“齐宣王模式”吗? 但愿不是! 作文“多角度思辨”,在“2020高考作文预测”(一)(二)(三)中有案例讲析。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