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扬——写一本数学爱好者能读懂的书

 许康华竞赛优学 2020-08-26

103282699@qq.com。

许康华老师联系方式:

微信(xkh3122);QQ(1090841758)

注意: 许康华老师的微信号已经从xkh3121升级到新版: xkh3122, 原微信号作废。



王扬著《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

竞赛中的向量几何与不等式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写一本数学爱好者能读懂的书

——我的新书前言

王    扬

学数学的意义人所共知,学数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提高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能力。具体则表现为解题能力的提升。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经常通过运用考查解题能力的手段来检验,同样,解题实践是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具体的解题过程是否有套路可寻?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答案。那么,有无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一些特别方法?我们认为临摹即是。临摹的方法是什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从分析解题过程学习解题是一条重要途径。一是听老师讲解解题方法,二是看相关解题的书籍。第一种方法是暂时性的,第二种将是长期性的,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听老师讲解,(只能)在更多的时间里靠自学,这就是需要一些阐述、论述解题方法的数学书。
前一段时间,我和赵小云老师出版了一部解题专著《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竞赛中的几何问题研究》,该书被中国图书网列为“全国最好数学教师专著系列”(共五本)之一,(截止20181210日),这本书主要对竞赛中的几何问题予以研究,指出了此类问题的一些产生过程和解决方法之来历。其实,数学各分支之间是相通的,无论是几何、代数,还是数学的其他方面,其思想方法都是通用的。
我们通常看到的数学书,主要内容大都是题目及解答——习题解答集,让人感叹书中的很多数学命题及其解法之完美、高明,但却不知所以然。
笔者经过三十多年的竞赛培训经验和对高考试题的学习研究,认为老师、学生都需要一些能够反映数学问题源起及解法的来龙去脉的书籍,尽可能透彻分析题目以及解答的由来的书籍。换句话说,就是这种书要能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切入问题,或者说给题目解答多做一些铺垫,一步一步达到解决一些较难题目的终极目的。本着这个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本书在前一部著作的基础上,继续讨论如何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不过这本书侧重于从一些综合问题入手,逐步展开问题及其解法分析,期望学生从中学会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方法。
笔者再次强调,解完一个问题后不要急于收手,而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回顾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知识;第二,抓住解决问题所用的技巧和关键;第三,总结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第四,思考与本问题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第五,努力追索问题的来历;第六,问题的结论和方法有何应用?——问题的工具作用;第七,此问题还可以演变出哪些其他的新问题?——题目的进一步发展前景。以上这些都要做出书面资料整理出来,如果能够日复一日地长期坚持,相信我们的数学解题能力会有长足进步。
本书的大部分书稿,是根据笔者在本校和全国多地对一些优秀学生进行竞赛培训时用过的讲稿资料整理而成的,所讲内容曾受到众多优秀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不断有老师和学生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途径,希望获得这些讲稿的详细内容,故现在正式出版之。
本书的一般体例是先从一些熟悉的题目出发去讲解,阐述问题的解法特点,分析其解决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所运用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揭示解决该问题的本质所在,进一步将该题扩展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一般情形。为进一步巩固本书阐述的解题思想、技巧和方法,书末还附有100道精选练习题,供大家练习玩味。
本书的重点是分析题目的渊源、演变和方法的源起,尽可能的为竞赛初学者和研究高考难题的读者提供一些清晰而高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尽可能使得一些难题从庙堂、神坛走下来,步入我们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山东隋振林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限于作者的水平,错误和不妥在所难免,期望读者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