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台风也会“扮猪吃老虎”!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8-26

每年台风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平均会搓出二十七八个台风,有些从出生到消亡终生在海上飘荡,有些则会携风带雨在沿海登陆上岸搞破坏。如同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台风,他们路线不同,体型有别,强度各异,带来的影响当然也有很大差别。

有些台风好像是来打酱油的,风雨天气只是走个过场,影响微弱,甚至还能起到缓解高温、缓和干旱的作用,完全可以划入“好台风”行列!但有些台风登陆后波及范围广,风雨豪横,破坏力巨大——毋庸置疑的“坏台风”!面对这种台风,我们就得提前加以防范,把损失降到最小。

那么,当台风临近时,如何判断它是不是一个破坏力大、影响也大的“坏”台风呢?

最容易想到的判断指标可能是台风的强度。台风的强度越强,风雨天气很可能就更加猛烈,更容易诱发灾情。曾给我国带来过严重影响的台风“威马逊”“莫兰蒂”“利奇马”,登陆时都达到了超强台风级别。

依靠台风强度判断台风破坏力的方法成功率很高,但台风强度并不是决定台风破坏力的唯一标准。有些看上去强度平平无奇的弱台风,实则破坏力惊人,典型的“扮猪吃老虎”,不能掉以轻心。

这类“弱”台风提升破坏力的最常用招数就是——

寻找外援,激发降雨,拉长战线,多活几天。

最容易给弱台风助力的外援,西南季风算一个,冷空气算一个。

西南季风的主要作用是送水,让台风有能量补充,延长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台风在登陆之后,由于陆地摩擦力增大,强度会迅速减弱,趋于消散,即使在登陆时强度很强,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汽提供来补充能量,也会很快散掉。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云图及雷达图)

但如果台风登陆之后恰好搭上了夏季风持续输送水汽,它就能够在陆地上维持更长时间,这样降雨的时间增长,影响的区域更加广泛,破坏力也相应的会更大。

冷空气适当的参与则很可能成为强降雨的激发器,台风原本是暖湿气流单打独斗的系统,本身就不缺水汽和能量,如果恰巧有弱冷空气南下,与台风裹挟的暖湿气流交汇,不仅不会使得台风加速消亡,反而更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强降雨也更容易被激发。

秋季冷空气开始崭露头角,热带海洋的海温也足够酝酿出台风北上,台风+冷空气制造强风雨的配置在秋台风中就很常见。

举个例子,2018年的第18号台风“温比亚”就是一个拉外援搞破坏的典型台风。“温比亚”算不上一个强台风,但影响之大已经让它遭遇了除名处理。

在温比亚的生命史中,最强也只是强热带风暴级别,但是由于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加上北方冷空气的参与,温比亚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也并未消散,它登陆上海后缓慢减弱,穿过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之后进入渤海,在冷空气的冲击下变性为温带气旋,一直到朝鲜半岛才彻底消散。

(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路径图)

温比亚长途跋涉,对我国的影响时间也变成了加长版,从8月16日开始持续到21日才宣告结束,影响范围波及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辽宁多个省市,当时河南、山东、辽宁、江苏等地都出现了破纪录的强降雨。

(2018年台风“温比亚”过程累积降雨量)

除了天气系统能够变成弱台风的帮手,合适的地形和以及台风的影响区域也会成为弱台风增强破坏力的利器:当台风登陆时遇到山地,地形的强迫抬升也可能会导致台风雨的强度增强;不同地方对于强降雨的承受力也会有所差别。北方城市不常经历台风影响,降水强度也整体低于南方,在经历极强的台风风雨时,城市的承灾能力也会随之经历一次不小的考验。

笔者:陈山,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气象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