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汗症,组合穴一内关 外关对刺

 名医祖传秘方 2020-08-26

无汗症是指皮肤表面很难出汗,有少许出汗或完全无汗。有的为全身少汗 或无汗。有的为一侧有汗而对侧无汗。有的为下半身无汗或上半身无汗。西医认为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 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某些皮肤病,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

无汗症,组合穴一内关 +外关对刺

可引起限局性无汗。神经损伤,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 神经、延髓、脑桥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某些内脏疾患, 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黏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 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中医认为营卫不和是引起无汗症的主要病因。据余诊治之无汗症,多由外 感误治而成。初起或由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或酷暑外出,突遭雨淋,出现发 热、恶寒、头痛、目眩、心烦、胸闷,随即汗出减少。经中西医治疗,诸症减 轻,但无汗一-症反而加重。- -般症见皮肤灼烫而痛、干燥甚至如鱼鳞状、心中 烦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闷憋气、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 数等症。

无汗症,组合穴一内关 +外关对刺

[针灸方法]

刺人双侧内关穴0.5-1.0寸,得气后轻提针体,待针下出现沉紧感和“如 鱼吞钩”样感觉时持针不动。当针下感觉减弱时,立即按压针柄,使针尖再刺 人0.1-0.2寸。然后针刺双侧外关穴0.5~1.0寸,得气后大幅度捻转。待针下 出现较明显的沉紧感时,将针提起0.1-0.2寸。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 次。

[组合之妙]

当寒邪侵袭体表,肺失宜发则腠理闭郁,汗孔闭塞而排汗功能丧失,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是由于“上焦不...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玄府,即体表出汗的孔窍,因其细微不可见,故称玄府。玄府不通故汗液无路可出。

故取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通阴维脉,能宽胸理气,补则温中调气。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通阳维脉,泻则解表清热而散邪。内关偏于温补, 外关重于清泻。阴维主一身之里, 阳维主一身之表。二穴对刺,能激发阴阳表 里二经之经气,令营卫调和、表里协调、阴阳平衡,则玄府畅通,卫气得以泄 越而汗出舒畅矣。

[临症一得].

无汗一-症当责之于肺,“肺主皮毛”,包括皮肤、汗孔、毫毛等组织 在内。本证多与误治有关。或发汗太过而营阴亏损,或误用补法而“闭 门留寇”,或表证未除而攻里,里虚而热结于腑,皆可致“玄府不通,卫 气不得泄越”而无汗。

对刺之法贯穿阴阳两经,起到沟通阴阳、调节平衡、泄越卫气的作 用。不用透刺而用对刺,其奥妙恐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