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节”变成“七夕劫”,是女人太物质还是男人太敷衍?

 z55j03b55 2020-08-26


 01 




哪一类呢?喏,就是以下这类。

26岁的北京通州小伙小武有个女朋友,女友喜欢浪漫,什么节都要过,生日、情人节、七夕、圣诞、520、甚至618、11.11这样的购物节。

这些节日女友都要求小武送礼物,一年下来光买礼物就得花上万元。

钱不是个问题,关键小武是个直男,不太懂女孩子的小心思,每次都是绞尽脑汁选的礼物,却总是送不到女友心里,惹得女友经常不满意,他也一肚子委屈。


他若是提前问女友想要什么,女友又觉得这样没了惊喜,太不浪漫,所以每次送礼物他都靠“硬猜”。

今年七夕,他准备先下手为强,想了一个“妙招”,一下买了15件礼物,想着女友怎么也会喜欢几件。

结果东西送到后,女友直接暴走,在微信上怒斥他一番之后,将礼物全部扔到门外。


小武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一气之下发了条朋友圈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癞皮狗我不当了,求求你祸害别人去吧。”


这件事上了热搜后,冷静下来的小武把所有的礼物全都退货退款,也删除了朋友圈,这癞皮狗还真不是说不当就能不当的,嘴上可以狠,无奈身体却很诚实,不肯走。

看小武发出的图片和他与女友的对话,这些礼物大致有毛绒狗、首饰盒、化妆品、巧克力、螺蛳粉、LED灯,的确都是某宝上每到节日会重点推荐的“女生最爱的节日礼物”。


尤其是那款带着一溜LED灯闪闪亮的玫瑰花礼盒,看着好亲切,去年过三八节,我儿子曾经给我寄了个同款,里面还有一盒假冒伪劣的德芙巧克力。

我丢它时,开车远远地丢到了小区外的垃圾箱里,就怕儿子看见伤心,还撒谎说自己把巧克力全都吃了。

小武送的礼物的确够直男,按照自己的喜欢买礼物,这些东西可能比较适合小女生,成熟女性都不太喜欢这一套了。
 

 02



每年过情人节、七夕节之类的节日,都会出现这种节日变成“劫日”的闹剧。

今年七夕,微博上专门出现了#七夕直男送礼迷惑行为#的热搜词条,除了小武的15件礼物被扔楼道,还出现了男友给女友送康乃馨,女友吐槽“我以为自己找了个男朋友,没想到找了个儿子。”


作为一个情感作者,我一直很关注把女人的节日过成男人的难日这种现象,女人借用节日来考验男人的爱情这件事,已经通过朋友圈、媒体和商家三者的推波助澜,变成了单纯的炫耀和攀比。

无论是秀老公的转账记录,还是晒男朋友送的奢侈品,有多少是和爱情有关呢?还不是为了让自己朋友圈的那些小娘子们羡慕嫉妒恨。

明知道围观者看得银牙都咬碎了,更要云淡风轻地说,“又买包,真烦人”,嘴上抱怨,心里暗爽。

实话实说,“520”那天李先生转给我5200块,我压制了半天才放弃了转发朋友圈,或者在文章中假装无意提一嘴的念头——虚荣心谁没有啊。

我不怕丢人,我必须承认我自己也有。

小武的女友是嫌弃礼物没有戳中自己的心吗,她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啊,“我就是想要贵重一点的礼物”,但这句话怎么说得出口呢,说出来显得我多物质啊,所以只好拧巴、折腾、发怒、暴走。

在女孩抱怨男友直男审美的段子中,嫌弃礼物廉价的,要远远大于嫌弃礼物丑陋的。

不信,如果小武送女友一个巴黎世家奇丑无比的七夕节订制包包,“我爱你”“你爱我”“他爱我”“我爱我”四款中的任意一个,就算丑得辣眼睛,她的怒气也不会有现在那么大。


但这种拧巴的女子真的是特别物质吗?也不是。

只是这样的女孩子她们有一种认知误区,男人舍得花钱买稍微贵一点的礼物更能证明爱情,心意是很难被衡量的,而金钱则是最好的标尺。

对于直男来说,你要贵的礼物也行,你说啊,说了我也会送给你。但追求浪漫的女孩怎么可能说这么俗气的话呢,偏要男人自己去猜。

直男是最不会猜女孩心事的,比如面对网友苦口婆心的教育,小武还是很懵,“我也不太懂什么时尚和潮流,可能有些礼物在女孩看来比较土,但我是诚心的。礼物买的不好我可以退了买别的,但是把礼物扔得满楼道都是,太伤人了。”


小武伤心,小武的女友肯定也很伤心,“你送的都不是我想要的”,这种矛盾是爱情中的普遍矛盾,“我喜欢苹果你为什么给我香蕉?”
 

 03 



以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劝收到香蕉的姑娘试着领会送苹果的男孩的心意,“重要的是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爱,礼物的意义并不在于礼物本身。”

这次我想反其道而行之,给像小武这样的男人讲一讲:为什么你的诚心女友接收不到呢?

我是学术派,我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觉得问题应该出现在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服务偏差”上。

什么叫自我服务偏差,简单说来,体现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就是每个人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为这段关系所做的贡献,而当这段关系失败时,则寻找外部理由,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自我服务偏差现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人们都能发现别人存在自我服务偏差,而看不到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种微妙的心理导致了即使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得到实现,我们也能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并给予自己充分的肯定,而判断别人的行为时会仅仅依据他们的行动,完全无视他们的意图。


为了演示这种心理是如何在生活中起作用的,心理学家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用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一位丈夫晚上睡觉前满怀爱意地想,“我明天早晨要为老婆做一顿早餐,并且送到她床边,这样她醒过来一睁眼看见早餐肯定会特别高兴。”第二天他很不幸睡过了头,只能飞奔着去上班。

虽然他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可他自我感觉很良好,觉得自己有一颗为对方着想的心,自己是个好丈夫。

但妻子却不这么想,她又不会读心术,看不到他内心的想法,得不到任何证明丈夫心存善意的证据,只能从丈夫的行动上来评价他:今天你什么都没有为我做。

长期不同的信息来源造成了彼此认知上的差距,丈夫觉得自己是个懂得体贴妻子的好丈夫,妻子却不这样觉得。

就像小武知道自己认真挑选了礼物,他意识到自己对感情的诚意,所以他认为即使礼物不够好自己也是一个用心的男友了。

而女友看到的只是小武行为的结果——他买了一堆哄小女孩的东西,感觉很敷衍,不认真,她无法认同小武是一个称职的男友。

说得更严重点,她觉得小武不爱自己。

“爱我就应该懂我”,这是女孩对爱情的憧憬和期待,虽然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一种错误的情感认知,但在现实中,这个逻辑却往往被验证够成立了。


很多所谓直男审美、直男思维,并不是因为男女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别,而是男人们不愿意用心去体会女人的感受和需求,用直男来掩饰自己在感情上的漫不经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男女之间并非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那样南辕北辙,恰恰是人们对男女两性的认知存在刻板印象,才把两性在兴趣、风格和能力上的差别过度夸大了。

事实上,将男人固化在刚强、独立、不善表达的情感角色中,对他们是一种伤害,因为剥夺了他们本可以成为更好丈夫的技能和机会。

让男人屈服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认为所有男人都一样,与女性很少有共同点,会让男女两性都感到悲观和无助——当亲密关系出现冲突时,双方都不太可能去努力修复问题,只会接受这种宿命的暗示,“我们不一定,我们注定无法相互理解。”

爱情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之后的回报,不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完美的伴侣,从此以后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过度的追求浪漫,是对爱情的伤害。

虽然浪漫的情侣比不浪漫的恋人体验到更多的爱意、满足和承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爱的满足感会慢慢削弱,因为很少有现实中的亲密关系能满足浪漫主义者的高期望值。


所以爱情的浪漫主义者常常会在热恋后对爱情失望,否认对方的爱,否认对方的付出。

每个恋人在初期都会显得很完美,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自己免遭幻想破灭的最佳办法是: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待,面对真相,接受现实,将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恋人变成生活中真实的伴侣。

只有乐观的看待彼此之间的差异,接纳对方的善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才会使一段亲密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