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退休工程师 2020-08-26

蒋勋《梦红楼》阅读摘抄

阅读:2018525——527

中信出版社

221页

《红楼梦》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蒋勋《梦红楼》阅读摘抄

【繁华】(小标题是我阅读整理所加)

《红楼梦》是一部青春的挽歌,把所有繁华都写尽了。 

《红楼梦》写青春的单纯、天真、不确定的自我,是世界文学书写青春的一绝。 

许多人可能遗忘了《红楼梦》在三百年前是一本多么“现代”的小说,多么颠覆主流价值,多么控诉传统威权,多么大胆暴露家族的腐败。 

那些繁华缤纷,只是前世始终忘不掉的一次花季,每每在沉睡中不想醒来。 

希望青少年就开始读《红楼梦》,因为大观园本来就是青春修炼场。

一僧一道如何开示也没有用,我们是众生,我们执着痴迷,即使知道一切都是空幻,还是爱看假象的繁华。

我们自己身上,常常有两个不同的自我。一个耽溺情爱,眷恋繁华,纠缠牵挂不断的自我;另一个解脱生死,领悟无常,来去无牵挂的自我。

 【宝玉的叛逆】

十三岁的少年贾宝玉渴望活出他自己,渴望摆脱大人加在他身上的虚假价值。他如果活在今天,同样会讨厌政治人物“浊臭逼人”,讨厌学校的教科书,讨厌短视功利的考试,讨厌现实社会为了权力与财富的尔虞我诈。

贾宝玉认为男人“浊臭逼人”,他指的是长大做官以后的男性,丧失了人性的单纯与梦想,日日沉沦在权力争夺与财富贪婪中,贾宝玉便以完全叛逆的姿态标举出他自己的生命体格。

宝玉眷恋所有童年身体没有嫌隙的亲密记忆。

 【金陵十二钗】

秦可卿在小说一开始就死了,但她的魂魄却似乎一直笼罩着她死去后的贾府,她的冤屈也似乎一直隐藏在整个繁华家族某个阴暗的角落,使整本书的富贵里,总是透露着鬼魂叹息的声音。

王熙凤是活在现世的物质繁华里的,作者总是对她身上的物质世界做详细的描写。

第十七回,贾府准备迎接元春回家省亲,大观园中有寺庵,供贾妃拜佛上香,因此聘买了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以供做法师斋坛之用。有人建议这庵堂由妙玉主持,妙玉因此住进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妙玉修佛,却对人有如此不同的对待,宝玉笑她应该“世法平等”,点出了妙玉修行中的执着障碍。 

《红楼梦》作者很委婉地使人感受到妙玉洁癖背后隐藏的热情,她极爱宝玉,但她的爱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是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最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最坚硬的外壳来防卫。

妙玉的不近人情,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 

她(宝钗)的精明干练不下王熙凤,又读书识字,行事特别委婉含蓄,总让人觉得她充满心机却不外露,是城府特别深的女子。

薛宝钗住在“蘅芜苑”。杜若、蘅芜,都是香草,使人想到《楚辞》,想到屈原的《九歌》、《离骚》里的香花。这个空间不是视觉的,却强调浓烈的嗅觉。

比较起来,林黛玉的存在是非常不具体的,她像大观园里的一缕魂魄。魂魄是没有形象的,来无踪迹,去无形影。她的存在放佛只是一种回忆。她像是热闹繁华里的一声长长叹息,叹息的声音总是微弱到不容易觉察,掩盖在太多的喧哗笑声之下。

黛玉的出现,没有具体的容貌,却传达出一种心事。 

在宝玉心中,黛玉是从一而终的知己,但是他们一见面就争吵,爱到极致,又似乎要去不断证明、挑衅那到底是不是爱。

【慈悲】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慈悲是真正的智慧。《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我是把《红楼梦》当作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