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皮钙黏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对乳腺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的影响

 SIBCS 2020-08-2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现并排查乳腺癌的致病突变基因,可能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2018年11月15日,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杂志》正式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汤永喆、王杰、何奇的研究报告,探讨了上皮钙黏蛋白编码基因(CDH1)及其1018位点突变型在DNA损伤修复模型中的作用。

  该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液DNA样本,发现CDH1基因的1018位错义突变c.1018A>G(p.Thr340Ala)符合遗传学定律,疑似致病突变。在此基础上,构建CDH1基因敲除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将构建的CDH1-1018突变质粒与非同源末端连接报告系统共同转染进入细胞中,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同源末端连接报告系统荧光率,反映CDH1基因1018位点突变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最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对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中及乳腺癌相关的关键蛋白进行分子验证。

  结果,采用CRISPR/cas9系统对CDH1基因进行敲除,成功构建CDH1基因敲除细胞系;将非同源末端连接报告系统与CDH1基因质粒及CDH1-1018位突变质粒转染进入细胞,经i-sceⅠ酶切,测得CDH1基因1018位突变体细胞株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效率明显降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了该突变对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重要蛋白以及乳腺癌相关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MTT实验表明CDH1基因1018位点突变后,细胞增殖效率减缓。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CDH1基因1018位点突变对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粘连及组织运动能力相关,抑制相关蛋白的招募过程,使表达减弱。

通讯作者:王杰,jiewang76@hotmail.com

原文参见:中国癌症杂志. 2018;28(10):749-75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