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近期燃气业之并购及合作趋势观察

 天然气与法律 2020-08-27

编者按:在经济下行、去产能大背景下,燃气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主要燃气企业2015年燃气销量增幅有限。在此背景下,国内燃气市场并购风云再起、合作大行其道,如何看待这种市场趋势,且听业内资深观察人士彭知军怎么说。

文/彭知军

在经济下行、去产能大背景下,燃气行业也受到了影响。主要燃气企业2015年燃气销量增幅有限:一是港华燃气销气量65.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仅1%;二是新奥能源销气量112.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5%(2014年同比增长25.9%);三是深圳燃气销售量15.0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31%。

同时,房地产预期仍然是悲观的,详见:【专稿】电改之后,天然气呢?(三)——隐忧重重,房价与燃气行业发展,各燃气企业接驳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获取“短平快”的接驳费收入,各燃气企业也加大了老旧小区(包括城中村等)等市场开发力度,加大相关的工程投资建设。

关于气量增长,北京燃气是个特例,冬季还有限供呢。

在此状况下,行业并购及合作选择了求同存异,在扩大行业影响力和效益的同时,燃气企业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存异”——燃气行业竞争并购仍然呈高度白热化,几大燃气企业的并购战略没有减弱的势头,其它资本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加速进入;同时,“求同”——燃气企业、各类资本之间的合作也日渐多了起来,主要是针对某一区域的某项业务。

并购仍然是主流选择

在当前这种状况下,依靠改善用户结构也是不现实的,去产能的主要对象就是高能耗行业;依靠扩大项目公司份额也不现实,优质项目已经非常少了,省会城市中也就合肥、贵阳等仅存,几大燃气企业想介入其中短期内也难见端倪;依靠内部挖潜,则主要是降低管理费用和人力成本,也只是“短平快”的临时措施,毕竟燃气企业的工资水平大多数在当地也只是中等水平,下调空间有限。

正如笔者之前所写:【专稿】2014年以来燃气行业交易并购事件回顾及解析,燃气行业虽然是低附加值行业,但收益可期且稳定。在当前的背景下,相关资本仍有见缝插针寻求稳定收益和避险的驱动力。仍然有更多的企业或资本进入燃气行业,如瀚蓝环境、天壕环境等正大举购入燃气资产,从标的看,主要是集中在市县及以下的项目,也有一些跨区域的燃气企业,标的项目的资产质量不高。

同时,和燃气相关及拟进入燃气行业的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定增、融券等以及建立产业基金,例如,深圳燃气(601139)2015年9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与深圳远致富海燃气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就充分利用各自业务领域的优势资源、确立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共同挖掘城市燃气投资并购机会达成合作协议。该基金规模为6亿元,其中深圳远致投资与建信信托为该基金有限合作人,出资分别为1.5亿和4.44亿元。这正是专业公司和投资资本合作的范本。

天伦燃气近年来不断加大了燃气板块的份额,其母公司还有一块主营业务是房地产。近期,中国天伦燃气控股告,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河南天伦与河南省天伦燃气工程投资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此,河南天伦同意购买中吉大地36%股权,交易金额为1.91亿元人民币元。交易完成后,河南天伦于中吉大地的股权将增加至87%。天伦燃气还与北京慧泰远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订立协议,以5600万元人民币,收购广东省乐昌市安顺达燃气公司城市燃气项目85%股权。

2016年4月,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新疆鑫泰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版的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拟发行4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加大布局公司相关燃气项目,九鼎投资重金“押宝”这家公司近4年,九鼎投资方(旗下9家子公司)合计耗资约1.92亿元拿下公司18.98% 股权。专业投资机构或基金的专业精神和耐心也显示了他们对燃气行业较为乐观的情绪。

十三五期间,并购对象仍然以已有的小型项目为主,但忌惮经济下行、去产能、标的项目成长性有限等现状条件,不排除现在已经取得燃气项目的企业或资本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时间和价格退出。几大燃气企业可以合作组建产业基金或合资公司适时打包收购,可以增加谈判的优势,分散并购风险,以及在项目公司以后的运营中增强协同,发挥专业运营能力优势,挖掘合作的效益;同时也可以增强行业内燃气企业对抗专业投资机构或基金的能力。

更大尺度地看待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合作

2013年,北京控股(北京燃气集团)入股中国燃气,成为单一大股东,把之前新奥能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没有做成的事情给办了。

2014年,中国燃气向主要股东北京控股收购北燃发展全部股权,后者主要於内陆从事城市燃气及车用天然气分销及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拥有12个城市燃气项目。

2016年,北京控股旗下北京燃气斥资13.2亿元,认购蓝天威力新股和可换股债券,持股比例达29%,成为公司单一大股东。

2015年6月中旬,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奥”)正式涉足北京天然气市场,其与北京燃气集团(以下简称“北京燃气”)达成了新的全面合作,着重加强京津冀地区车用气业务。

2016年4月,华润燃气和新奥能源联姻成立汕头市润新燃气有限公司(当地国资也有股份)。这是两大国内燃气能源运营商合作的首个城市燃气项目,将在加大燃气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老旧管网和瓶组间改造、提高管道燃气普及率等方面发力。

从上可以看出:

1、作为国资背景的北京控股借助北京燃气这个专业平台,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正在努力在燃气行业扮演好资本投资的角色,也许更多是国企改革的试验样本,不论是强化资本投资和运营能力,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国有企业被动引进其它资本,还包括国有资本主动介入民资或外资企业;从行业切入时间而言,北京控股通过入股各燃气企业,在做大资本规模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较为优质的资产,且收益稳定,一定程度上占据着可进可退的制高点。

北京燃气借助北京控股也发展为大型跨区域燃气企业的一极。而中石油系的昆仑能源则由于管理层震荡等在业务上有所收缩,在其重组之后尚未有什么大的动作。

2、华润燃气和新奥能源的合作落地在汕头,直接就是具体的项目公司,这种合作显示了两家大型跨区域燃气企业的务实作风。这有利于两家企业形成一致的经营行为,有利于当地燃气规划落地,有利于提升当地燃气行业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当地能源结构优化,也有利于提高燃气项目的质量和收益,是一个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赢的选择。虽然项目公司刚刚挂牌,其在人力重组、运作模式、管理要求、系统兼容、文化融合等问题都等待新的团队去解决,如果项目公司能够较快地进入平稳轨道,将会给行业内燃气企业合作带来有益的经验和示范效应。

3、未来,燃气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在区域内实现管网互联互通、提升管网利用率,进而提高项目投资收益、扩大天然气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增强当地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减少应急设施建设支出,特别是一个区域内有多个燃气企业时,当地政府部门或起到主导作用的燃气企业应该牵头推进相关资源的整合。

另一方面,区域内燃气企业通过合作还可以增加上游气价谈判、优惠政策争取、项目公司改善等好处,基本原则就是要诚信和灵活。更多情况下,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增强话语权。

4、一些小型或民营的市县或工业园区燃气项目,经营权所有者在当前投资资金过多的情况下,以合适的价格选择全部出售或出售部分股权,可以套取收益,也未尝不是一种妥当的选择。如果想个好价钱,那现在就应该内部规范管理上多下功夫。

5、燃气企业之间可以就能源政策、市场开发、市场技术协同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相比资本合作则更灵活、更有所期。

---------------------------------------------------------------------

*更多公号精华文章,请点击:

【特别】公号全部精华文章分类阅读检索

*或访问新浪博客“天然气与法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