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水记》作者于坚说,他每次来建水必去的地方是……

 淳和思行 2020-08-27

这是于坚第几次来建水,他也记不清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坚就时不时地到建水小住几日。每次来建水,他都会联系老朋友老李,去老李家——那个曾经破败不堪,现在被修葺一新,名字叫做“静庐”的四合院。7月27日,记者在建水见到了于坚。

于坚在建水(吴富水 摄)

65岁的老李是建水县政协特聘的艺术家,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这是他的家,也是他的乐园。占地600多平米的院子改成了民宿,一为打发时间,二为招待来来往往的朋友。前院住客人,后院是自己的家,互不影响。于坚这次到建水也不例外,当天就住进了“静庐”。

老宅“静庐”(嘉茗 摄)

今年66岁的于坚一如既往地喜欢讲昆明话,就像22年前记者在云南大学第一次听他读自己的成名作《尚义街六号》,声音低沉而平直,舒缓而轻柔。

在老李的茶室里,于坚一边品茶,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的《建水记》。《建水记》集结成书并不在于坚的创作计划中,他原本只打算出一本摄影集,书中的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拍摄跨度从1991年到2016年。拍摄的设备从曾经的胶片相机转变为数码相机。

“我在建水拍了很多照片,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景,更多的是建水某条街道上的行人,或者某个餐馆的伙计。原来在建水有个茶馆,门口是大大的黑色炉子,炉子外面是一圈烧水的水壶。”于坚说,除了拍摄照片,他作为一个作家,会写一些文字,从2006年开始写建水小记,当时只想写点东西,没想过写一部书。

于坚在建水(吴富水 摄)

在写作的过程中,于坚认识了建水县旅投公司的负责人李春永,聊到建水的文化、历史时,大家有了“建水是老的,建水是美好的,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没了”的共识。有着千年历史的临安古镇,有太多的优秀文化需要去传承,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水古城街道(来源:上善建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