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第11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20年第11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目前只是在部分省市推广使用,广东将于今年9月份使用新教材。那么教材研究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个异常重要的任务。作为教师,也有必要提前了解新教材编写的理念、教材的结构与篇目等等。《语文建设》2019年第11期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主任的《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值得高中教师仔细阅读,借此领会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导向。论文中提到的一些带有“指导意义”的观点,更值得仔细揣摩。

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句话,也就是副标题中提及的“三个支点”。第一句话是“任务设计是高中语文教材的核心追求”。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因为2017年版的高中新课标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及实施理念,这既是课程内容的变革,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任务”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近几年流行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也是“任务”的体现。而所谓的“任务”,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实际需要的、能够解决真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任务。这种任务在教材层面上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其实也就是“双线组元”,与小学初中语文的统编教材思路一致,对“人文主题”的理解,两个学段都差不多,但对于另一个“元”的理解,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学段是不一样的,前者指的是“语文要素”,后者指的是“学习任务群”。二是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了“核心任务”,用于引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组织。不过我倒是觉得,从表述上看,高中教材的单元导语的在“任务设计”上并无特殊之处。三是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板块。这应该是新的理念与导向。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新闻作品的学习,教材设计了四个任务:1.从文章内涵出发,探讨劳动的价值与意义。2.从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出发,探讨新闻作品的独特性。3.拓展阅读各种新闻作品,交流好新闻的评选标准,并推荐一篇新闻稿,写一份推荐书。4.关注身边的任务,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这个四个任务,前两个只能算是“基础性任务”,与过去的语文学习并无不同,但“写一份推荐书”“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这样的任务,才是语文教学理念真正变革的地方。当然,这一点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也有体现。

第二句话是“恰切的活动是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活动”,所有的人都理解,但语文学科的“活动”是有特定内涵的。王宁先生认为,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件事。王本华老师认为,活动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言语实践,这个言语实践不是孤立的听说读写,而是整合了各个不同方面并延展到社会生活的综合的言语实践活动。我认为,这个表述类似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当有了具体明确的“任务”之后,应该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呢?答案就是通过组织语文学习活动。作者谈了活动的三个特征,即活动性、整合性和延展性,遗憾的是并没有明确指出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算是“言语实践活动”。教师过去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是不是“言语实践活动”?如果不是,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我认为应该对此有所辨析,要给广大语文教师明确的指引。例如“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这句话本身揭示的是“任务”,难道这样的任务也是活动吗?我的理解是:活动应该是完成任务的路径与载体。不过按照这篇论文的隐含意思,可能是希望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组织相应的活动吧。

第三句话是“真实情境是活动展开的重要依凭”。2017年版的高中新课标对“情境”进行了解释,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其中,个人体验情境是学生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情境是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学科认知情境则是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王宁先生则重点阐释了“真实”,所谓真实,值得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王荣生教授则将情境划分为问题情境、沟通情境、对话情境等,这是从逻辑层面对情境的划分。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情境,主要体现在:一是每个学习任务的导入语,就是教材创设的情境,二是整个单元导语是教材提供的整体学习情境,三是课文是教材选择的具体学习情境。我倒是认为,此处的“情境”主要是与任务、活动相关的真实语境,或者说是任务完成与活动开展的具体范围、导向与氛围。教材的课文自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情境,但未必是“真实情境”,更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试想,过去教师在一篇课文内设计一些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等任务,就是在课文的情境中实现的。这个内容,不是说不重要,也不是说以后教师就不能设计这些问题,而是说这个内容并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从守正创新的角度看,“课文情境”是守正,“任务情境”是创新。

这三句话,其实也揭示了任务、活动与情境三者之间的关联。任务是主线,活动是载体,情境是导向与范围。这三个关键词相组合,也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例如“任务情境式作文教学”“活动任务型阅读”等。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教学观念变化的根源还在于任务、活动、情境三个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新课标在考试测评方面提出的“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文的能力和水平”等,也是基于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