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歌行《去矣行》读记

 小河西 2020-08-27

杜甫歌行《去矣行》读记

(小河西)

去矣行

君不见韝上鹰,一饱则飞掣。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久在王侯间?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此诗或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期间。据《新唐书-杜甫传》,杜甫在率府“数上赋颂”,“高自称到”,却不蒙采录。杜甫不甘心这份工作,却还是留恋这份能供给自己“微禄”的工作。不去难,“去矣”也难!

君不见韝上鹰,一饱则飞掣。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韝(gōu):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代东武吟》(南朝宋-鲍照):“昔如韝上鹰,今似槛中猿。”《送人》(唐-李咸用):“利爪韝上鹰,雄文雾中豹。”

飞掣(chè):迅速飞去。《送张仲谋》(宋-黄庭坚):“入门下马未暖席,猛如秋鹰欲飞掣。”《赠韦左丞丈》(杜甫):“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附:趋附。迎合依附。附炎热:趋附热的地方。参考:趋炎附势。《丽人行》(杜甫):“炙手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大意:君不见韝上的雄鹰,一旦吃饱就迅速飞去。怎么能做厅堂的燕子,口衔泥土只会趋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久在王侯间?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旷荡:宽广;旷达。《蓟门不遇…》(唐-高适):“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腼颜:厚颜。《晋书-郗鉴传》:“丈夫既洁身北面,义同在三,岂可偷生屈节,腼颜天壤邪!”《与陈伯之书》(梁-丘迟):“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毡裘”代指异族。)

王侯:泛指显贵。《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少年行》(李白):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秋兴》(杜甫):“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囊中:道经《囊肿要》。《抱朴子-遐览》:“道经有…赵太白《囊中要》五卷。”

餐玉: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魏书-李先传》:“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往攻掘……乃椎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奉华阳王外兵》(梁-沈约):“餐玉驻年龄,吞霞反容质。”

蓝田:山名,以产美玉闻名。《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出美玉。”《西都赋》(汉-班固):“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初学记》卷27:“《京兆记》曰:蓝田出美玉如蓝,故曰蓝田。”

大意:山野之人性情旷达脸皮又薄,咋能长期待在显贵之间?囊中的餐玉延寿秘笈不知行不行,明天就上蓝田山去检验检验。

诗意串述:这首诗前4句是“比”。一比“韝上鹰”。二比“堂上燕”。俺总不能作只考虑吃饱的“韝上鹰”,俺更不能作只会趋炎附势的“堂上燕”。杜甫到率府后,如像“韝上鹰”一样,满足于吃饱饭,或者像“堂上燕”一样,“趋走”于王侯间,也是一种人生。说不定在仕途上还会有几个台阶。然而这不是杜甫想要的。后四句是“赋”。先说自己天性“旷荡”脸皮不厚,长期“折腰”、“趋走”王侯间也不现实。然而不这样又如何呢?难道真的去“故山”隐居吗?全家人吃啥喝啥?末2句异想天开。古书上不是说餐玉能长寿吗?在古书上找到的餐玉延寿的方子还没试过,明天就去蓝田山试试。此为戏言。杜甫不会去蓝田山寻玉吃。杜甫想说的是自己内心很挣扎很煎熬。眼前这个官虽很卑微,要“趋走”要“折腰”很“凄凉”,却有饭吃。如拂袖而去,归隐故山或浪迹江湖,全家人真的靠吃蓝田的石头活下去吗?这首诗不长,结合不久前写的五律《官定后戏赠》来读,杜甫把自己内心的挣扎表达得淋漓尽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