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家在南乡 2020-08-27

我生在招远南乡,长在招远南乡,从我记事的时候,母亲就对我开启了“唠叨式教育”。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老屋西面的柿子树

特别是我在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去母亲的干姐妹家做客。地点是毕郭镇的官地洼村,干姨父的姓氏挺少见,是姓衣,“衣服”的衣。是我的干姨家新添了小宝宝宴请宾朋,在招远南乡这叫做“哈大面”,我一眼瞅见了姨姨家床头柜上的大花饽饽,抱在手里就不撒手了,哭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任凭母亲怎么哄也要不下来。

干姨和我妈是同学,娘家也是一个村,从小长到大,一直是不错的好姐妹。各自找了婆家也是往来联系十分热乎,干姨夫和父亲也是挺聊得来,母亲娘家只有两个弟弟,并无亲姐妹,和干姨姨的感情还真是比亲姐妹还亲。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夏季的农村

我的这场嚎哭简直是停不下来,正在坐月子的姨姨,赶紧过来告诉母亲,这个花饽饽就是准备送给小嫚的(招远南乡小嫚就是指家里的小闺女),然后拿过母亲带来的篓子(过去南乡走亲戚的必备工具),把大花饽饽装进去,表示所有权己经完全归我了,我这才擦擦鼻涕,止住了哭声。

通过这件事,母亲回来连续给我讲了一个星期的“道理”,让我意识到干姨姨当时那么说,完全是照顾我的感受。因为白面大饽饽在四五十年的农村都是金贵东西,只有在走亲戚时在篓子里放上那么几个,而且那时做的白面饽饽都是有“里子”的,这个“里子”是指里面是黑面,外层是白面。平常的日子谁家也不舍吃上个大饽饽。当时干姨姨在坐月子,是来“哈大面”的亲戚送的,结果入了我的“法眼”,这家伙哭得直到现在我已经人到中年了,想起来还是觉得脸红。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父亲和前屋的邻居聊天

母亲讲完和干姨姨的姊妹情份,然后给我讲了“舀水成金”的故事。说过去在我们当地有一个老财主,因为特抠门,并且坑蒙拐骗样样在行,当地人都叫他“地主老财”。家里雇了好多长工干活,每年赚得金元宝,都藏在里屋的大缸里。当夜深人静长工们都睡了的时候,他就一个人打开大缸悄悄欣赏。几年时间盛元宝的大缸都堆满了屋子,某天晚上地主老财又打开缸盖的时候,发现缸内哪有什么金元宝,全部是水啊。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又打开其它的大缸,还是全部是水。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门西的石凳

这时地主老财着了急,去叫醒老婆和儿子相继来看,结果异口同声的都说是水。老财主的心“咯登”一下子,在心里想:坏了,肯定是自己平时巧取豪夺,苛待长工,现在遭了报应,这大好的家业要倒,这可咋整?冥思苦想一夜,第二天白天,长工们都出门去地里干活了。地主老财用勺子从大缸里舀出一勺“水”,倒在街门外,他自己在街门内观察。

结果来来往往的人经过,没有一个人发现异样。过了好久,过来讨饭的一老一少,一看就是母女。饿得走路直打颤的小丫头扶着母亲,只听她稚嫩的声音在喊:母亲快看,好大的金子。然后捡起来递到母亲手里,那位老母亲衣衫褴缕,瘦得前心贴后背,却在嘱咐闺女:这肯定是谁掉的,这该有多着急啊。赶紧打听一下,还给人家。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家在南乡的老家

老财主赶紧走出门去,把母女迎进屋里,好饭好菜的安顿住下,并让自己的儿子迎娶了小丫头,把当家的钥匙也交给了媳妇让她来管家,当然也包括放元宝的那间屋子。因为是穷苦人家的出身,知道老百姓过日子的不易,小丫头善待长工,从不无故苛扣工钱,街坊邻居谁家有灾有难上门相求,也从不吝啬,大方相助。说来也怪,别人都看着是水的大缸,经过媳妇的手,从大缸舀出来的都是明晃晃的金块。

至今还记得母亲给我讲完故事,对我说的话:别人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要眼馋,那是别人家的,就像故事里的小丫头,即便和老母亲都快饿死了,捡到别人的金子也要还给人家。只有勤快努力自力更生赚来的钱,可以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即便是粗茶淡饭吃到心里也安稳自在。

招远老南乡:农村老妈妈常讲的“舀水成金”,是有何典故?

老邻居乘凉闲坐

虽然老辈人留下来的故事,带有几分理想色彩,在现实生活中水就是水,金子就是金子,哪有什么金化为水,水又化成金的,水和金原本就是属性不同的两种形态。母亲通过“舀水成金”的故事教会我,做人要心地善良,自力更生,才会遇难呈祥,万事大吉。在南乡长大的伙伴们,您也听过“舀水成金”的故事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