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跟叔叔起义,刘邦带兵来投,两位英雄就这样见面了!

 品读二十四史 2020-08-27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陈胜虽然死了,可他点着的炸药包,把个大秦王国炸的是四处开花,其中最显眼的一朵,就是项梁项羽叔侄带的队伍。项梁的父亲,就是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是他的侄子,自幼没有了父亲,是项梁把他带大的。

在项梁的教育下,项羽从小就十分的有抱负,立志要学习本领,为祖父报仇为楚国雪耻。立志归立志,可真的学习起来,又是另外一副样子了。项梁教他读书,他不用功,项梁教他学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生气了,你小子这也不好好学,那也不好好学,你到底想干嘛?小项羽把脖子一歪,读书写字顶多能记几个人的名字,剑术学好了,无非是能多打几个人,我要学,就要学那种能以一当万的本事。项梁一听,这孩子说的有道理啊,不由得心中暗喜,从那天起,就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

秦始皇最后一次南巡的时候,正好经过项羽住的地方,这皇帝出门威风啊,老百姓都挤在路边看热闹。只见那巡游车驾,真是威风凛凛,豪华壮丽啊,这群老百姓平日里哪见过这些啊,都看傻了,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只有那项羽,虽然年纪小,可明显高出众人一头,他看着秦始皇的车驾,不由得脱口而出,这算什么,我也能坐在那个位置。当时人多,没有人在意这个少年的狂言妄语,可把一旁的项梁吓坏了,赶紧把项羽拉到一边,你小子不要命了,这要是让别人给官府打了报告,我们一家就都完蛋了,而后就把项羽轰回了家。

回到家以后,项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您平时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还让我不要忘记楚国的亡国之恨,今天干嘛这么胆小啊。项梁拍了拍项羽的肩膀,小子啊,我是想让你干一番大事业,可也不想让你稀里糊涂就没了命啊,仇肯定是要报,但是不能冲动,要等待时机。项梁这么说,是有他的道理的,当年项梁因为年轻气盛杀了人,没等为楚国报仇,就差点死在秦国的铡刀下,这才带着项羽逃到吴中这个地方避难。因为本身就是名门之后,又有一身的豪气,还喜欢结交朋友项梁在吴中人缘特别好,哪里有事情,他都赶过去帮忙,大伙也都很喜欢他,渐渐的他就成了当地的地方领袖。项梁就利用自己的这个优势,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想有朝一日时机成熟起兵灭秦。

项梁没有让项羽久等,秦始皇在那次南巡的路上就归天了,而后秦二世继位,很快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造反的大火很快就烧到了吴中,项梁也私下里招兵买马,为起义做准备。可没等他和官府翻脸,会稽郡太守殷通先找到了他,项梁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见殷通,出乎意料的是,殷通告诉他,现在全国上下到处都是造反的,这是老天要亡秦的征兆啊,所谓先发者治人,后发者治于人,我打算起兵造反,知道你是个人物,想拉你入伙,你看如何?没等项梁反应过来,殷通又接着说,我知道还有一个英雄,就是逃亡在外的恒楚,听说你们交情很深,最好把他也拉来入伙。项梁一时摸不清殷通的底细,也不敢轻易答应殷通的要求,就含含糊糊的说,哦,这个啊,恒楚的的藏身之地,只有项羽知道,我先问一下项羽吧。

项梁这就出了门,找到项羽,刚才殷通要劝我一起造反,还让我拉恒楚入伙,我也不知道他是真心想造反,还是想试探我,不敢相信他的话啊。不过他说的另外一句话,我倒是相信,就是先发者治人,后发者治于人,这样,你和我一同去殷通的衙门,你先在外面候着,等我召唤你再进来,而后就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项羽点头称是。

再说项梁,二次来见殷通,大人啊,现在项羽就在门外,要想知道恒楚的下落,是不是把他叫进来问一下啊。殷通点头答应,项梁就把项羽唤到屋中,殷通一见项羽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不由得夸奖了几句。这时项梁向项羽递了个眼色,可以行动了,话音刚落,项羽就拔出宝剑,砍下殷通的人头。再说项梁,找出殷通的郡守大印,挂在身上,想想分量可能不够,又捡起殷通的人头,提在手上,而后走出门口。殷通的手下哪见过这种场面,一个个是大惊失色,项羽就势冲杀过来,一顿砍杀,放倒了一百多人,而后叔侄二人大摇大摆走出郡守府。

项梁回家之后,马上召集自己联系好的各路豪杰,以及官府里的自己人,正式起兵造反。项羽又派手下去接受吴中郡下属的县城,一共召集到八千精兵,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项羽为副将,爷俩要大干一场。这爷俩正折腾高兴的时候,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章邯大军打败了。项梁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个机会,现在天下群龙无首,该着我们爷们出头了。就和项羽商量,率领八千人马,渡过长江,向咸阳的方向挺进。一则项梁有项燕之子这么一个名号,二则这八千兵士也确实作战勇猛,在项梁向西进军的途中,除了攻城拔寨之后,还有不少武装力量前来投奔,很快这只军队就改头换面,变成一支六七万人的大部队。来投靠项梁的这些人,那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是最值得一提的人,叫刘邦。

刘邦,没有项梁项羽那样显赫的祖先,老爹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他却没有个农民样,为人大大咧咧,天天是东逛西晃游手好闲,既不会种地,也不会做买卖,就是在家里吃闲饭。乡亲们对这样的人,那都是指指点点,觉得他老爹养了个二流子,刘邦的老爹,也就是刘老太公,也觉得这个儿子实在不争气,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刘邦依旧是我行我素。

你要是觉得刘邦是缺心眼,那你可错了,他心里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虽然白天到处溜达,可夜深人静的时候,刘邦经常半宿半宿的睡不着觉啊。他觉得,我哪里是该种地的人那,我这种又机灵又会办事的人,应该把我的才华用到当用之处,怎么能浪费在田地之上。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又是那个时候,就算有本事,也没那么容易出头,刘邦思来想去,想到一个好主意。他听说魏国的信陵君特别爱才,干脆就辞别了老爹,去魏国大梁投奔信陵君去了。

也是刘邦命不好,刚走到大梁城,就听到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消息,信陵君死了。哎呦,这可怎么办,还指望能在信陵君身边发光发热,现在该何去何从啊。刘邦也没有为难多久,他很快就听到一个消息,信陵君当年啊有一个叫张耳的门客,这张耳估计是受信陵君熏陶太深,现在自立门户,也在招收门客。刘邦闻听大喜,总算是有了新目标,他就修改了一下路线图,去寻张耳。您还别说,刘邦还真去对地方了,他和张耳是一见如故,两个人很快就成了朋友。也是该刘邦命里有风,在一个地方停不住,很快魏国灭亡,张耳成了通缉犯。这通缉犯自己吃饭都成了问题,也就没能力给门客吃饭了,大家也就做鸟兽散了,当然了刘邦也跟着散了。刘邦在外面折腾了几年,也没折腾出名堂,想想还是家里好,顶多老爹会骂自己几句,可做饭的时候,还是不忘下自己的那份米,就又回到了老家沛县。

虽说在外面没混出什么名堂,可毕竟见过了世面,回到村里之后,刘邦俨然成了一个人物,后来沛县进行人才选拔,刘邦就脱颖而出了,当上了人生第一个官泗水亭长。亭长这个官不大,势力范围也就是方圆十里,可也有了向上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刘邦就和沛县的官吏们混熟了,毕竟是在大地方当初门客的人,刘邦谈吐更加自如,眼光更加远大,渐渐的在沛县这个地方,也是小有名气了。

人一旦开了窍,潜力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刘邦总觉得自己胸中憋着点东西,虽然说不上来是什么,可心里总是较着一股劲。有一次刘邦送一队人去咸阳服役,在行进的路上正好碰上秦始皇的大队人马出巡,刘邦站在远处向车队眺望,只见车队华丽,装饰精美秦始皇坐在车上是八面威风啊,他觉得心中那股劲一下子就散出来了,脱口而出一句话大丈夫就应该这样活啊。经受了这次心灵洗礼之后,刘邦做事情更积极更努力了他是有条件就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