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6982--1906年老照片:慈禧太后管不了,唐人街上的男人仍然留大辫子

 泊木沐 2020-08-27

德国摄影师阿诺德·根特(Arnold Genthe),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旧金山唐人街,被独特的生活风貌吸引,在此拍摄了一组具有很强纪实特征的街头摄影作品,并制作成相册发行。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在1906年左右。

唐人街上的男子。

小女孩好奇地看着玩具。

阿诺德拍摄这些照片时,大洋彼岸的中国正处于慈禧太后统治的末期,清廷已经风雨飘摇,离灭亡不远了。

扯着辫子玩耍的孩子。

晚清时期,很多穷人在国内没有生路,被像“卖猪仔”似的运到美国加州修筑太平洋铁路或者挖金矿。虽然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却被视为“次等公民”,并规定只能居住在特定区域以免“污染”其它地方。最初这些华人移民只好在旧金山都板街附近活动,这一带后来又迁入了新的移民,逐渐发展成了“唐人街”。

饭馆门口的孩子。

这些脱离了清朝统治的移民,依然保持了国内的生活方式。街上所写的、所听的都是汉语,所见的都是中国传统风物。人们从生活物品到珍贵珠宝,都用中国货,宛然是美国境内的“小中国”。

唐人街上逛街的人们。

看了这些照片,我最大的疑惑是:这些男人已经远离了慈禧太后的管制,他们为什么不剪掉大辫子?要知道头上的大辫子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打理起来很费时间,干活的时候也会产生妨碍。在异国他乡一剪刀剪掉,留个短发,清清爽爽的不好么?

华人孩子买气球。

与当时国内的同胞相比,这些移民还是受到一定的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穿长袍马褂的少了,穿褂子长裤的多了;戴毡帽的少了,戴西式礼帽的多了。

唐人街一景。

画面中那座建筑的大门挂着“富与贵”的匾额,似乎是一家企业。这些移民不远万里,冒着极大的风险进入美国,所追求的不就是“富与贵”么?

街角的两个女孩。

照片左边的女孩是只有5、6岁的Alice Sue Fun,当时正值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她和姐姐去姑姑家拜年。她全身上下装饰一新,戴着刺绣的头饰,穿着绣花上衣、裤子、平板鞋,右手还拿着一块手帕。

唐人街上的华人女性。

她穿着在晚清妇女中非常流行的袄裤,头戴抹额。要不是周边环境的提示,简直认不出她身在异国他乡。

好奇地看镜头的孩子。

阿诺德在拍摄时特别注重抓拍,避免引起注意,所以他镜头里的人物都没有呆板的姿势,生活色彩很浓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