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诚守护 硬核担当——柴桑区城子镇人大主席王邦起

 天涯共暖 2020-08-27

这是防汛抗洪第14天。7月19日,柴桑区人大代表、城子镇人大主席王邦起哽咽地对我说,明晚他想回家一趟。我问,怎么了?两个星期你没有回家一次?是呀,关键时刻,怎能离开身?白天工作连轴转,半夜我又怕打扰他们,连电话都没有打过。7月20日,镇里突然通知晚上召开紧急会议,结果,王邦起回家的念头又被取消了。

女儿大学刚毕业,工作去向也是其人生一个重要的选择。为了不影响父亲工作,女儿不敢与父亲商量。她知道每年汛期这节骨眼上,父亲总是叮嘱她们不要随便给他打电话,让他工作分心。因此,母女俩每次只有等他打电话回来。然而,汛情严峻,王邦起每天忙碌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空隙儿女情长,他甚至把女儿工作问题早已抛之脑后。

7月14日,长江第一次洪峰顺利通过,江水逐渐回落,大堤上值守人员心情稍微有了些轻松,然而,第二次洪峰、第三次洪峰又如何?大家心里压力还是特别巨大。王邦起作为建设堤1号哨所负责人,临时党支部书记,肩上担子更为沉重。从立下军令状那天开始,他心中不敢有丝毫放松,每天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洪水和天气进展状况。从值守纪律到人员安排,从清杂到巡查以及应急抢险物资调配,他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

       建设堤东城子镇集镇地势低洼,每年汛期来临都是王邦起身上一块心病。77日,防汛抗洪上堤的第二天,暴雨持续连降,江面河水猛涨,王邦起刚把工作布置好,突然,想起集镇老街会不会出现过去积涝成灾的现象?

根据多年防汛经验,当日,他吩咐值班人员抓紧时间安装水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然而,没想到一夜之间,大雨倾盆,老街房屋浸水,部分房屋已经达到一尺多深。

次日,天上的雨依然下个不停,王邦起带领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来到村口,顿时,积水已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王邦起穿着靴子趟水,准备到最低处的一户人家看看。突然,听说那户人家屋内还有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三步并作两步,靴内已进水,袜子全部打湿。门前一位年过六旬穿着蓝汗衫的男子站在水中隔空喊道:“小心漏电!水泵正在排水。”原来,那是这户人家老人的儿子。据说,老人有五个儿子,今年是轮着老四在家照顾,其他都在外地。面对突然袭击的洪水老四束手无策,只指望积水快点排出去。

顾不了许多,救人如救火。

“这水里很脏,猪粪、鸡鸭屎到处都是,会烂脚的。”老四年纪长,经验多,看大家是真心来搭救母亲,关心地说。“你不也是站在水中?你不怕烂脚,我们也不怕。”就这样,王邦起带领几人迅速地来到老人家。

老人家徒四壁,没有担架,也没有工具。他们决定哪怕是背也要把老人及时转移出去。结果大家七手八脚和着被子将老人一起抬了出来。王邦起脚上的靴子,里面全都是水,行走时很不方便,于是干脆脱下,穿着袜子站在水中,直到安全地把老人送到镇敬老院安置好才回头。晚上,洗脚时,王邦起脚趾丫痒痒的,最后发现脚趾已经溃烂。

         7月11日,长江洪水直逼坝顶,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党委书记田俊一声令下,早上8点建设堤20名党员突击队15分钟内集结到位。王邦起担任一线突击手,主动和大家一起挥锹铲土,扛袋码墙。半天时间,一堵30米长80公分宽1.5米高的挡水墙终于将洪魔控制住。

7月15日,太阳像个火辣子,酷暑难当,王邦起穿着靴子在二坝台排水沟巡逻时,突然,接到电话说,子弟兵来支援了。他来不及换靴就直接陪同领导在建设堤重要险段熟悉情况。来回两千多米,烈日下,王邦起穿着靴子光着头,像在蒸笼里一样。夜晚,蚊叮虫咬,他每天要带头和值班人员一起反复巡堤,直到午夜已经是完全累得筋疲力尽。

每当想起这些,女儿说,面对手机,等父亲快逼出眼泪来了。听到这话,王邦起内心更是一番无尽的愧疚。

这就是一位基层人大代表全身心地投入在抗洪一线的真实故事。它充分体现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更彰显着人大代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与担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