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NS推荐:1500+科学家矛头直指论文的可重复性...

 解螺旋 2020-08-27

作者:解螺旋.大厨

转载需授权注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导语·

超过70%的研究人员曾试图复制另一个科学家的实验并以失败告终,超过一半的研究人员竟然不能重现自己的实验。为此,Nature以研究的再现性为主题做了一个简短的在线调查问卷,1576名研究人员参与调研,结果可重复性现状十分令人担忧,今日CNS专栏摘录了问卷的几个重要结果。后面还有本期精彩文献推荐,比如你知道不同物种精子长度比较谁夺冠了吗?

Nature社论:科研论文的可重复性堪忧

1、几乎90%的科研人员认为存在可重复性问题,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员认为问题非常严重:

 

2、不同研究领域的可重复差异,相对来说化学领域尚好,生物医学领域居中,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较差:


3、对于他人和自己已有工作可重复性的调查:


4、自己是否建立了可靠的可重复性研究体系?


5、什么因素影响可重复性?排名第一的是选择性报道数据!第二是发表文章压力!


6、什么因素可以提高可重复性?排名前两位的建议:一是提高对于统计数据的理解,二是加强指导和监管。


Science论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个体进行细胞谱系示踪

多细胞生物体均是由单细胞演变成不同谱系细胞发育而来,然而,当前的谱系示踪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无法追踪复杂生物体内的细胞命运演变。在此文章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遗传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建了独特的基因条形码,从而可以对活体生物内的细胞系演变进行追踪,这一技术简称为GESTALT(genome editing of synthetic targetarrays for lineage tracing),并且在体外培养细胞和斑马鱼体内发育系统中进行了验证。其中,体内结果显示成年斑马鱼器官中的绝大多数细胞是由胚胎期相对较少的部分祖细胞发育而来。早前已有报道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示踪RNA的变化,这次算是针对DNA水平的另一重要成果。


论文标题:Whole organism lineagetracing by combinatorial and cumulative genome editing

Nature论文:单细胞尺度示踪造血干细胞形成

这篇文章是医学科学院刘兵课题组和北大生科院汤富酬课题组联合完成的,前者主要做造血发育,之前曾在Cell Stem Cell发表论文,证明造血干细胞也可在脑部发育产生,虽然经典的造血干细胞产生途径被认为是卵黄囊—>骨髓腔;而后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单细胞测序,作为这两年的研究热点,和众多课题组合作,发表了不错的牛文,包括前两年合作发表的胚胎发育早期的单细胞测序,被评选为中国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一,风光无限。鉴于本篇论文,在刚刚在线发表之初,有关其研究内容正如标题所述,遭到了国内媒体和微信圈的疯狂报道和转发(其中传言是本期Nature的封面文章,看来并不是),这里不在赘述,有兴趣的朋友自行翻找朋友圈吧。


论文标题:Tracing haematopoieticstem cell formation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Nature稿件:性选择推动精子产生自我装饰----

“又带帽子又化妆”

由于雌性的放荡而得到推波助澜的交配后性选择,在不同物种中往往伴随着精子质量的快速进化,然而,人们对于精子为了迎合卵子进行的自我修饰却不甚了解。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了夸张性特征的异速生长,如:鹿角、牛角、尾羽、下颌骨和垂肉等,进一步发现果蝇精子的膨大是所有这些物种中最为变态的自我装饰,这一现象的存在对现有的性选择、交配体系和性别差异理论提出了挑战。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雌性更偏爱和具有较长精子的雄性发生关系。十分有趣的一篇文章!不知道是否会给捐精部门提供一个全新的指标,吼吼?


(图注:不同物种精子长度比较,果蝇的精子夺冠)

论文标题:Howsexual selection can drive the evolution of costly sperm ornamentation

回复“0530”下载本文所有文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