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NA测序的30年:从手工活到纳米孔测序仪的飞跃

 解螺旋 2020-08-27


编译:解螺旋.麦子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导语

跑胶的时候可以去吃个晚饭喝点小酒,

凌晨2点左右回到实验室显影,

一群人聚在办公室读取碱基顺序,

一个人负责录入电脑,这都是Richard Wilson泛黄的老记忆... 本文讲述DNA测序的前世今生。

DNA测序,现在都早已耳熟

玩基因编辑的小伙伴哪怕只动了一对碱基

不清楚测序的技术细节也没关系

把样本送到测序公司

就可以测到是不是仅仅动了那一对碱基

但你造吗

这种精确、便捷、快速的测序

在30多年前还是天方夜谭

青涩的早期测序法

那时的DNA测序还是手工活

要把1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

跟待测片断、DNA聚合酶、引物4种dNTP

组成的混合物一起反应

4种ddNTP分别做4个平行反应

让其中的DNA链分别在A、G、C、T位终止

形成长度不同的片断

再用凝胶电泳的4个泳道分离

跑胶的时候可以去吃个晚饭喝点小酒

凌晨2点左右回到实验室显影

一群人聚在办公室读取碱基顺序

一个人负责录入电脑

这都是Richard Wilson泛黄的老记忆

他和小伙伴花了2年

测完了非洲爪蟾(X.laevis)的线粒体基因组

共17,553对碱基

一次只能做4个电泳

心情好就做8个


Richard Wilson |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分子微生物学教授

这就是1977年

由Fredrick Sanger发表的桑格测序法

也叫双脱氧链终止法

整整十年

全世界的实验室都这样手工测序

主要用于单个基因或小型病毒基因组

但高通量测序正在悄悄酝酿

1981年,分子生物学正风起云涌

ABI公司应运而生

于1986年推出第一台自动测序仪

正是由桑格测序技术发展而来

但把同位素标记换成了荧光标记

于是把4条泳道变成1条

用电脑就可以读取序列

但成本也不便宜

一对碱基要$2-5

但转瞬之间

DNA测序变得更加实用

1990-1997年间

Wilson和其他小伙伴又测完了

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的9700万碱基

1990年启动的还有

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耗资30亿美元、历10年

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

这么多基因组数据一下子都给你

花在手工测序上的时间

终于可以省出来

创造其他价值

高效的二代测序

但进步不止于此

一大波技术又蠢蠢欲动

它们渐渐成长为第二代测序

通过大规模平行测序

同时读取上百万的序列

但都分成很短的读段

2005454 Life Science发布了

一台商用二代测序仪

以焦磷酸测序技术为基础

DNA片段进行磁珠式扩增

可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

它能在4小时内读取2500万碱基

精确度达到99%

通量是传统测序的100倍

但成本不到1/6

第二年,Solexa公司推出了

另一种二代测序技术

用桥式扩增法将DNA片段

与含有接头的芯片绑定

再用荧光标记法边合成边读取

它便宜又高效

很快占领了临床和基础研究实验室

2007年Solexa被Illumina收购

而2014年Illumina推出的HiSeqXTen系统

首次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成本

降到$1000以下

成长中的新测序技术

测序技术还在马不停蹄地前进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MRT)

和纳米孔测序技术

正逐渐淘汰扩增这一步

而优势还不仅仅是提高速度

和减少PCR造成的误差

还能读取更长的读段

并保留与DNA结合的分子

读取甲基化和足迹信息

让表观遗传学信息的读取也成为可能

这种“第三代测序”已崭露头角

今年早些时候

只有U盘大小的MinION

便携式牛津纳米孔测序仪

已被带到西非

测定Ebola基因组

耗时不到60分钟

现在正在巴西

实时定位Zika的传播


MinION |学生正往测序仪中加样

才过了短短30年

ABI的创始人之一

现年78岁的Leroy Hood回忆说

身在其中的时候总是急不可耐

恨不得马上攻取下一座城池

但今天蓦然回首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参考资料:

1.DNA Sequencing:From Tedious to Automatic

2.Nanopores: a sequencer in your backpack

3.Nature, 321:674-79

4.Nature, 437:376-80, 2005

5.Nature, 456:53-59,2008

6.“Sons of NextGen,” TheScientist, June 2012.

7.Nature, 530:228-3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