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博士后的代价:比博士少拿20%的钱?

 解螺旋 2020-08-27

重要通知:1月19日是周四有约年前最后一次上课,年后开课时间为2月16日。

Discussion写作模板 | SCI作图 | qPCR曲线 | 自噬相关mTOR信号 | ELISA实验


作者:麦子(转载请注明: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在学术这条路上打怪升级的艰辛大家都深有体会,我们不停地一路浴血征战图的啥呀?多数人认为学历越高越有竞争力,将来谋个高收入的职位走上人生巅峰(说纯粹为了人类知识的进步不追求物质的你出来我们谈谈)。这个想法倒也没错,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对的。这个范围就是博士。

博士毕业后要不要做博士后,恐怕就得三思。很多人想拿铁饭碗,但这世上绝大多数博士最后是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位的,再花时间去做博士后研究,竞争力会大那么一丢丢,但也要挤破脑袋,挤不进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些一拿到博士学位就到学术圈以外谋生的同学,可比做了博士后再出来的人收入高不少。这是发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报告。

它用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的数据,调查了10,402名在1980~2010年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的职业发展。平均来说,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头15年里,去做博士后跟去企业的人相比,要损失1/5的赚钱潜力,约计$239,970。

报告指出,经济收入的差距在做博士后期间就拉开了。做完博士后再去非学术行业,还要再花8~9年来补上这个收入鸿沟。报告的第一作者,波士顿大学的经济学家Shulamit Kahn说,这说明博士后在学术圈以外其实没什么价值。

成本很丰满,收入很骨感

这项调查所定义的"一毕业就做博士后",是指取得PhD学位后的3年内入站者。

>>做博士后,时间成本知多少?


1980~2010年间,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美国PhD学位和毕业后选择博士后研究的人数及百分比。1988年之后,博士及博士后的人数开始飙升,但做博士后的比例还比较平稳。


读博士、做博士后研究所需的时间(年)。读博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博士后平均是4.5年。加起来大约12年。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是否做博士后的决定?


本课题调查了17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用概率单位模型展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临时居住状态(比如正拿着留学签证的人)比本地居民选择入站做博士后的比例更高;对临时居住进行校正后,也发现亚裔比白人更多地选择博士后,其他不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则与白人相似。

年龄和家庭状况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毕业时年纪越大越不愿做博士后。家庭状况则以单身男性为基线参照,单身女性、已婚未育男性选择做博士后的都差不多;而已婚已育男性和已婚女性(不管有没有生娃)做博士后的就减少了6.5~7个百分点。

博士的质量也有影响。来自排名前100的研究机构的博士选择博士后的比例更高,而每延毕1年就要下降1.3个百分点。研究生院的助理研究员也更愿意做博士后。显然博士质量越高,做博士后研究的意愿也越大,这说明做博士后是他们积极正向的选择,而不是没找到工作的消极Plan B。

>>各行业中的博士和博士后


由于博士后研究一般都在博士毕业10年内完成,所以课题组调查了1980~2003年间入职的博士、博士后10年内的职业轨道。他们把行业分为五类:学术机构终身职位做科研(Acad. Tenure/TT)、学术机构非终身职位做科研(Non-TT acad. research)、学术机构不做科研(Acad. No research)、企业(Industry)、政府/非盈利机构(Govt./nonprofit)。

虽然大多数人做博士后的初衷是谋到终身职位,但只有29.3%的博士后在10年内实现了;剩下的人大多进了企业(35.1%)。没做博士后的小博士们则有44%进入企业。至于做科研的学术机构非终身职位,博士后(已出站)有14.7%,博士只有7.2%,他们的收入会根据申请到的经费有所波动。政府与非盈利机构中则是博士多于博士后,但对科研能力、人口统计学指标、研究领域及博士在读时长做了校正之后,两者差不多。其他行业里,校正和不校正差别不大。

>>铁饭碗岂是人人都能有的?


随着时间的变迁,毕业10年内能拿到终身职位的人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这倒不是由于岗位少了,1981~2013年间,终身职位的岗位增长了150%,但也扛不住博士人数涨得更快啊(278%)。1990~2003年间,做了博士后的比没做博士后的稍好,但2003~2005年急聚下降,一直低靡到2013年;没做博士后的反正一直都不太景气。

>>博士和博士后各挣多少钱?


用回归模型预测各行业中,博士毕业后的头15年的年收入。选择去做博士后者,头4年(还没出站的话)校正通货膨胀后的年收入中位数是$44,724。好像也不错啊,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博士毕业直接进入劳动市场,能拿到$73,662。尽管随时间的推移,差距会渐渐减小,但在前13年的差距都是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显然这13年用来攒工作经验,要比攒博士后的科研经验更有价值。可惜暂时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推断15年之后,博士后能不能翻身。

做博士后是浪费青春?

"做完博士后再进企业,那几年的青春就这么失去了,"Kahn说,"你又要从新人开始干起,因为博士后经历其实并不计入工作经历。"

这类调查也不是第一次了,做博士后的风险早有预警,比如201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指出,做博士后所付出的"牺牲",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都补不回来。话虽如此,罗格斯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家Hal Salzman说,"这项新的调查也是有好处的——就是有点凄凉——盖章确认了现行的科研人员培养方式是个灾难。"

这类信息很重要,因为大多数博士生、博士后的职业观念其实跟经济学事实是相悖的。在一项2016年的调查中,博士后们倒是能正确地认识到,拿到终身职位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问题是,仍有3/4的生命科学专业的博士后认为,做了博士后再进企业会有更大的竞争力,而且他们当初选择博士后这条路,本来就没打算出站还要继续做学术。所以新的调查是再次给大家强调了这个错误观念。Salzman(敲黑板)说:"如果你认为做了博士后就能在企业里谋个好职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还这么多人盲目地去做博士后,这都是NIH和NSF的锅啊,他们认为博士后的科研训练是对科研技能及科研独立能力的投资。于是我们就希望这个投资能在劳动市场上收到积极的回报,可惜我们太天真,至少在博士毕业后的头15年内还是不做博士后的好。不过如果你真的把博士后当成训练了,那么就当交学费好啦,只要愿意付出那15年的大好春光。

不过,2016年那份报告的第一作者Henry Sauermann,在佐治亚理工研究院研究科研劳动力的教授指出,现今这份报告并没有计算博士后的非货币优势。"这就有了一个开放性讨论,就是做了博士后再去找其他工作,会不会有什么好处是以非经济方式呈现的。毕竟不少人说,他们宁愿拿比较低的薪资来换取自由,并继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Julia Lane说,尽管学生仔们的确很天真地热衷于科研,但仍然希望这份艰难的数据能给大家一个提示,好好想想将来的职业道路。"他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己赚钱潜力的信息,他们得知道,博士后着实是高质量的廉价劳动力。"

Kahn说,不仅仅是学生们需要了解做博士后的风险,我们想要说服的其实是教授们和基金顾问。顾问们应该提示说:"你能来做博士后研究,对我们是很有利的,但对你也许不是最有利的选择。"这太尴尬了。

所以说,上头如果真的希望有多点人来做博士后研究,促进科研进步,那就多发点钱鼓励下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来真理,非货币优势什么的太玄了,我等俗人领悟不了啊。况且上面数据都说了,质量高的博士更愿意继续做博士后嘛。

参考资料:

1. The price of doing a postdoc

2. The impact of postdoctoral training on early careers in biomedicin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