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报告:中国博士真的太艰难了

 解螺旋 2020-08-27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133天

压在中国博士身上的大山

根据Nature两年一度对博士生的调查,中国的博士生在完成学位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平衡工作与生活、职业发展、情感等方面。
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博士生的情况是全世界最糟的!
在接受调查的中国学生中,只有55%表示仅对自己的博士经历感到满意
而在其他5630名海外受访者中,满意度为72%。

一些受访者表示,博士学位课程还是独有其积极性的。
一位学生写道:与中国社会的其他领域(例如政治和工业)相比,学术体系鼓励“自由、创造力、探索、接受失败”。
另一位学生说,中国的学术系统相对自由,相对公平
博士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有学生认为,读博是一次“独立与创新”的机会。

然而,也有人补充,中国博士的学术之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多数接受调查的博士生表达出了较负面的看法
“不要在中国读博士学位,没有人会帮助你理解你。”
“这是一所监狱。”
“博士压力太大了,超出了我的期望。”

因为,中国学术系统内置了许多压力。
其中包括,大多数机构的研究生必须至少拥有一篇具有一定影响力水平的论文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每个人都必须有科研生产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博士队伍越来越拥挤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招收了95502名博士研究生,博士生总数达到389518人。
相比之下,2013年招收的博士生不过70000,而2009年的博士招生人数将将62000。
一些学者认为,博士生的供应量超过了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或就业市场所能承受的底线。

因此,专家认为: “学术基础设施需要改革,减少博士生人数可能会有所帮助。”
调查发现,博士生中普遍存在遗憾和后悔的情绪
当被问及他们将做些什么时,有22%的受访者说他们想要换一个导师,36%的人想要更改研究方向,还有7%的人已经不想追求博士学位。
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读博计划没有达到预期;在其他国家,这一比例为36%。
另一方面,只有5%的中国博士生表示,他们的博士课程物超所值。而其他国家的博士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是中国的两倍多。

有一位中国的教授说:“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认为科学研究是美丽而浪漫的。当他们真开始进行研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

一位知名不具的退学博士生说:相当多的中国博士生没有为博士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更多的指导,包括职业建议和心理咨询。”

重点:读博的情绪压力


本次调查的重点放在了博士生学习中的情感方面。一名博士生写道,她想要知道博士学位将如何影响我的心理健康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她并不是一个特例。
在调查中,来自中国的40%的博士生表示,他们已经出现了读博所引起的抑郁或焦虑并正在苦苦寻求帮助。
而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提供帮助的人可不多。
只有10%的博士认为他们能从自己的家庭获得帮助;
在其他国家,这一比例为28%。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博士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抱怨学术霸凌的比例要小
只有15%的学生报告有欺凌行为,而其他地区为22%。
同样,举报歧视或骚扰的比例(12%)与其他国家的受访者的比例(22%)相比也不算多。

博士生的焦虑可以来自很多方面
一方面,尽管中国学生的时间比其他国家少,但他们对时间的需求却很多。53%的受访者表示每周工作40个小时以上
54%的人同意这样的说法:“我的大学里就有了加班文化,包括偶尔工作到深夜。”

在中国,与在其他地方一样,实验室中的长时间工作也带来了相应的后果:
4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到不满意;在其他国家,仅占38%。

而有些学者认为:“加班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我很喜欢我的项目,并且总是竭尽全力尽快获得成果。”

不确定的毕业前景

像其他国家的学生一样,中国的博士生也担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近90%的学生将职业不确定性列为他们最关注的五个问题之一 
更为乐观的是,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博士工作将“大大”改善他们的工作前景。
尽管学术界的工作竞争非常激烈,但大学研究职位的依然最吸引人。
近70%的受访者表示,毕业后他们最想待在学术界工作


然而,一项广泛的调查发现,2017年有83%的新博士学位成功就业,但就业比例却比与拥有硕士学位(85%)和学士学位(89%)的人低

可靠的职业建议可以缓解博士生对未来的担忧,但是这种建议有事如同纸上谈兵。

在中国,将近一半的受访博士生表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做出职业决定的,另有28%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影响力很大,有2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职业决定基于上级领导的建议。

总体而言,有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满意。

调查发现,通常中国的学生很少有时间与他们的导师谈论他们的职业发展或其他事情。
大多数人(52%)表示每周与导师一对一的交流低于一小时
在中国以外,这一百分比是49%。 
因为,许多中国的导师没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指导,他们正忙于申请资助和其他业务。

几名受访博士抱怨说,他们的实验室更像是业务运营,而不是科研训练场。
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导师权力太大了。许多实验室都有打卡机,记录着每个成员到达和离开的时间。与其说是师生关系,不如说是劳务关系

不过,导师本身也面临压力
他说:“对导师的效绩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出版物的级别,尤其是来自知名期刊的出版物,有时需要进行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实验。”
“与其他国家的导师相比,中国的导师在行政,实验室管理,家庭等方面的职责更费时费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意识到他们对团队有义务。
导师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身上,以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一名北京的科学家说:“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他们的成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我见面的频率
当然,就像大多数中国教授一样,我很忙。
但如果他们想与我讨论任何事情,我总是有时间,或者可以再找一次。”

中国博士的毅力


尽管面临这么多的挑战和困难,但受访的博士仍认为他们的学术道路非常值得。
当被问及最值得的读博原因时,有27%的人认为大学或学术环境是最主要的。
还有人则认为是智力挑战,有创新的机会以及与聪明有趣的人合作的机会让他们热爱读博

当被问及是否对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感到满意时,有62%的受访者表示赞同。
远远落后于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76%表示满意的受访者。

但是,中国学术界还处于起步阶段
1978年只有18名博士生注册了博士学位课程,但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将希望留在学术界。

没有人能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勇于尝试,然后尝试。

读博,就是艰辛而享受的过程。

来源:

https://www./articles/d41586-019-03631-z


END


相关文章

医生不用发SCI了?对不起,政策的出发点你没读懂!

研究生涯中,除了导师,还能向谁求助?

学术期刊“双向收费”,科研人员只能被“割韭菜”?


点下“在看”,多根头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