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南山创造了中国医学界的一个新高度

 我爱你文摘 2020-08-27

钟南山创造了中国医学界的一个新高度

来源:海外网 08-26 15:33

钟南山创造了中国医学界的一个新高度

图/马国旗

国际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之间有何关系?这是不少中国读者所关心的。据不完全资料,钟南山与《柳叶刀》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一、钟南山成为《柳叶刀》最佳作者和评论员

2003年10月,《柳叶刀》发表了钟南山主持完成的论文《广东非典的流行病学和成因》(Epidemiology and cause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in Cuangdong)。在这篇论文中,钟南山团队运用对广东非典疫情所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观察资料,详细叙述了非典疫情发展脉络以及得到有效控制的过程。该文还系统论述了对SARS病毒来源的认识理解,从一个重要侧面记录了中国人民战胜非典的壮烈史实。这篇论文被国内医学界视为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度,是“注定要载入人类医学史册的经典文章,毫无疑问地成为人类战胜非典瘟疫的宝贵文献”;同时,这篇重要医学文献也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

2008年6月,《柳叶刀》发表了以钟南山为课题组长主持完成的论文《羧甲司坦对慢性阻肺急性发作的作用:一项随机的、安慰剂对照的研究》(Effect of carboncisteine o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EACE Study):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钟南山开展这一重要课题研究,集中了13个城市22家医疗单位的科研团队进行协同攻关,使用国际医学通用标准,用时一年对700位病人进行双盲实验,最后证实使用中国生产的常用的廉价祛痰药物羧甲司坦,可显著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发作达24.5%,还能使这一疾病的常规治疗费用减少85%。在《柳叶刀》编辑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世界顶级专家高度评价这篇论文,认为这是老药新用的经典范例,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该文还被《柳叶刀》数十名专家评论员选入6篇优秀论文,推荐给全世界广大读者评选,并被评为《柳叶刀》2008年度最佳论文。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柳叶刀》权威杂志上被评选为年度论文第一名和最佳论文。《柳叶刀》对钟南山的评语标题是,“钟南山,中国临床医学的领头人”。之后,钟南山被《柳叶刀》聘请为该杂志评论员。这对于中国医学家和医学界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荣誉。

2016年,受《柳叶刀》编辑部约请,钟南山和关伟杰及研究团队撰写了《行动刻不容缓:中国空气污染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影响》(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PD in china :Successes and major challenges),发表在当年10月份的《柳叶刀—地球健康》上。

二、钟南山从《柳叶刀》严谨作风中受益良多

《柳叶刀》是钟南山和他的父亲钟世藩都十分重视的一本医学杂志。钟南山在英国学习期间,开展的呼吸系统疾病课题研究较多,必须博览各种顶级医学期刊,了解前沿学术动态,广泛搜取相关信息,《柳叶刀》就是他此间必须阅研的医学刊物。有件事对钟南山教育极其深刻。英国爱丁堡大学皇家医院的大卫·弗兰里教授是钟南山非常尊敬的学者,他做的一个实验,是对低氧血症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家庭氧疗,让病人每天吸8个小时的氧,观察是否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限弗兰里5年拿出研究成果。结果在前3年,吸氧和不吸氧的两个组病死率等无差别。所以当时有人提出应终止实验。但是,像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和《柳叶刀》这样的权威医学期刊,是绝不会认可“半截子工程”结论的,弗兰里也不为所动,坚持将实验扎扎实实做满5年。谁都没想到的是,从第4年开始,差别出现并且越来越大;到了第5年,差别已十分明显,接受吸氧疗法的病人有60%存活,且生活质量明显好于不吸氧者,而不吸氧的病人只有30%存活。《柳叶刀》将此实验结果正式公布。需要说明的是,钟南山在爱丁堡大学皇家医院只深造一年,之后转到伦敦大学圣巴勒姆学院进修,他并未亲眼见证弗兰里教授的实验全程。弗兰里生性孤傲、不善言语,也不可能向钟南山详细介绍这些经历。钟南山了解有关实验情况的主要途径,就是《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在此基础上他对参与实验人员的刨根问底。弗兰里教授的科学态度和《柳叶刀》的严谨作风,使钟南山深受震动,从此更加懂得了什么叫作真正的科学研究和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也更加敬重《柳叶刀》的严肃学风和高含金量。

三、钟南山的研究成果曾被《柳叶刀》引用

20世纪80年代末,钟南山在国际医学界首次提出隐匿性哮喘观点。能够发现隐匿性哮喘,这要归功于他恪守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理念,自力更生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此前,医生为病人做哮喘气道高反应表现的症状检查,必须借助复杂、昂贵的技术设备,用支气管激发实验来进行。进口一套这样的仪器要花5000-6000美元,这在当时的中国很难办到。1984年至1986年,钟南山将这项技术简化为一个简便的测量仪——TAR-1型检疫组织胺支气管激发实验仪器,借助这个体积很小的装置,钟南山能够在基层广大范围等效地开展支气管激发实验,从而最终发现了一些虽无哮喘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病人。

钟南山的这项重要发现于1990年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美国医学杂志《胸腔》(Thorax)上,标题为:《中国青年学生支气管高反应性与呼吸道症状、诊断哮喘和危险因素的关系》(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in young students in China,relation to respiratory symptoms,diagnosed asthma and risk factors)。18年后的2008年,《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国外专家撰写的论文,引用了钟南山关于存在隐匿性哮喘人群的观点,同时综合了加拿大学者在钟南山成果基础上又取得的进一步研究进展情况,得出结论:14%-58%的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可以发展为哮喘。至此,隐匿性哮喘被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正式认定为科学概念,为世界医学界所公认。有学者认为,钟南山主笔撰写的《羧甲司坦对慢性阻肺急性发作的作用:一项随机的、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一文,应当被《柳叶刀》等一流国际医学刊物多次引用。

此外,受羧甲司坦对慢阻肺疗效及有关研究方式的启发,文富强、郑劲平及有关研究人员(他们都是钟南山研究团队的成员)又开展pantheon研究,进一步发现高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也能有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这实际上是《羧甲司坦对慢性阻肺急性发作的作用性发作的作用》的延伸成果,后来发表在2014年3月的《柳叶刀》上。

四、钟南山为增进《柳叶刀》与中国医学界的交流开展过有益工作

钟南山曾是中华医学会会长(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在他的推动和促进下,中华医学界与世界各国的医学组织、医学研究机构包括与《柳叶刀》编辑部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学术交流。2008年10月,也就是钟南山任会长3年半后,《柳叶刀》首次以专辑形式刊登有关中国卫生体系的系列研究文章,同时发行中文专刊,此刊也被称为“《柳叶刀》中国专辑”。这个专刊或专辑的创办,使《柳叶刀》与中国临床医生、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更加密切。2014年10月,《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中文版创刊,虽然这并不是钟南山任会长期间实现的,但与他任职期间所发挥的影响和付出的努力当不无关联。他的弟子中,有的后来成为《柳叶刀》的作者,有的担任了《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中文版副主编。

在中国医学界与《柳叶刀》交往的历史中,钟南山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这些记录都为国际医学界所瞩目。这既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也是应当为中国人民所铭记的。(常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